建水县“四个到位”确保党员干部抗旱救灾爱心行动落实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23 17:13:05 点击率:31
在抗旱救灾行动中,建水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旱灾地区捐款奉献爱心,确保党员干部抗旱救灾爱心行动落到实处。
组织领导到位,确保抗旱救灾爱心行动有序推进。一是提前安排部署防旱抗旱工作。面对持续的旱情,建水县委、县政府积极做好抗旱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抗大旱、抗长旱”的先导思想,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畜饮水、烤烟生产及农作物防旱抗旱工作的领导,确保抗旱救灾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四群”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大旱之年农民减产不减收。二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结合“人才超市”的功能发挥,积极调动广大乡土人才技术技能,各乡镇组织村村寨寨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能保水的农业生产抗旱新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最大限度减少旱区群众损失。三是迅速反应,及时组织抗旱救灾捐款。全县及时召开抗旱救灾捐赠大会,动员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旱区人民捐款献爱心,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至2月27日止,全县已募捐抗旱救灾款508万元。
“特殊党费”缴纳到位,确保党员抗旱先锋行动有效发挥。县委组织部率先行动,捐赠抗旱救灾款13580元,其中特殊党费680元,并号召全县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为旱区群众奉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广大农村党员积极行动起来,纷纷缴纳“特殊党费”,全县24761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共计缴纳抗旱救灾“特殊党费”26万多元。
旱情调研到位,有效确保抗旱救灾资金落到实处。县、乡各职能部门加大对旱区调研的力度,建立旱情共享联动机制,加强对旱情的监控力度,根据旱区不同时间段的干旱情况及预测的干旱程度排出时间表,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体现 “雪中送炭”,坚决不搞“锦上添花”,对抗旱救灾款项和物质合理使用和分配,让有限的抗旱力量在大旱之年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抗旱资金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联动、旱情上报、抗旱有效”的互通互动机制,确保有旱必帮、有帮必果。
抗旱资金管控到位,确保抗旱救灾廉政为民。加强救灾款项和物资管理人员廉洁自律教育,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工作。指派各乡镇纪检干部全程参与捐款的清点接收报送工作,严格做好登记管理,对于捐赠款物,建立清晰的明细账,做到“一日一结一报告”,对接收的款物进行专账管理、专人负责。建立救灾款项用途回访制度,对登记拨付给灾区的捐款,适时进行回访,确保捐款用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