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城乡党建红色同心结”加强基层党建网格化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2 10:46:41 点击率:46
建水县在基层党建网格化的建设中,以“五大模式”为载体,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互联、双向受益、共同提高,构建“城乡党建红色同心结”网格化体系,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管理、服务、发展和维稳功能,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1+7+X”代表联系群众模式。打破农村工作中各级各部门条块分割格局,整合辖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员、妇女代表、团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资源,采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联系村民小组、村民小组联系各类代表、每个代表联系若干户群众的“1+7+X”代表联系群众模式。同时健全学习积分、公开承诺、教育培训、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日、信息反馈和代表集中活动日等六项制度,建立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体系,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全覆盖、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经常化、网格化。
社区:“组团式服务”模式。以网格服务团队、专业服务团队和义工服务团队“三服务团队”模式组建服务队伍,开展网格服务。网格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和民情收集、办理、反馈工作,专业服务团队按照成员各自工作职责开展教育、医疗等专业服务,义工服务团队为优抚家庭、特困群体、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完善走访、工作例会、工作协调、“一卡三表”等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信息数字化,完善服务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督查专访服务情况记载和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机关:“1+4同心结联建”模式。“机关+机关同心结”:联网共建强基础,“三评三满意”提效能,“三比三创”增活力。“机关+农村同心结”:开展“城乡互联百村共建、万名党员联户帮扶增收”工程,建立机关党员密切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及群众的长效机制,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机关+社区同心结”: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机关单位进社区、党员干部进社区、代表委员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三亮四进”活动,探索机关服务社区新模式“机关+两类组织同心结”:开展以组建一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一支非公党建服务队、发展一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培养一批非公党建优秀人才、选拔一批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培树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典型为主体的“六个一”活动,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
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114”模式。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全面推行配好一个领导班子,建优一支服务队伍,开展“四式”综合服务。“敞开式”服务:设置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土地审批、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窗口,实行“面对面”、“一站式”办理。“全天候”服务: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全天候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回应群众需求。“点题式”服务:根据群众服务需求,组织技术力量上门提供针对性服务。“主题式”服务:积极组织科教文卫、涉农(科技)等单位深入基层送科技、送政策、送文艺,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非公经济组织:“联网、建库、服务队”三合一模式。充分发挥组织和工商等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党建“联网、建库、服务队”的“三合一”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全覆盖。搭建网络平台。利用工商系统自动化办公网络和已开发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模块,共同采集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信息与经济信息,实现县、乡(镇)两级工商系统和县组织系统的信息共享。打造信息平台。全面采集党建基础信息,建立全县工商登记注册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信息数据库,并适时更新完善。打造服务平台。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实施网格化服务,在县、乡(镇)、业务部门三级组建“非公经济党建服务队”,开展“三帮五带,促企业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四推优三培养”,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展党组织和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