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镇运用"四议两公开"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1 16:55:01 点击率:172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浦东新区大团镇镇党委、政府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不断破解村级历史遗留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完善村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
为确保“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真正落到实处,大团镇借鉴经验,建立机制。2010年5月大团镇党委正式下发《大团镇村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试行)》,规定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及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必须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决策程序运作实施。集中学习提高,统一思想认识。镇党委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参加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通过学习和讨论,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完善考核、全面推进。镇党委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对村级重大事项考核内容之一,及时做好推广情况检查,并建立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一票否决制度,对落实措施不得力,推广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的,年终考核时将取消其单位及主要领导的评优资格。广泛宣传发动,夯实推行的群众基础。镇党委召开了由各村主要领导参加的动员会议,部署落实村级组织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就工作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操作办法和相关责任进行了专门培训,同时利用党务公开网(栏)、宣传横幅等载体开展多渠道宣传,确保“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快速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注重“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效性
在推进过程中,镇党委根据调研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方法。管理内容更加具体。根据村务管理内容,把需“四议两公开”的内容细化,具体罗列为13项:即村级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村财务预决算及年终收益分配方案;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关措施和政策;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修改;集体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方案:村土地的转让和补偿费的使用;土地使用的调整方案;村民住房建设管理事项及宅基地使用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的方案;对村内道路桥梁修建、村庄改造中的公共建设项目等集体公益事业;涉及群众各方利益相互牵制存在的群体性矛盾;其他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总体把握注重精准。在实际工作中党员群众认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精髓在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学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关键是在于严格把握决策程序,在于党员民主参与,在于决策公开透明,在于落实问题得到监督,而不能囿于原创经验的一招一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实际操作因地制宜。要求各村面对群众的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问题,可以小型化、地区化;根据需要让党员轮流来参加商议,不断扩大党员参与面;不仅召开全村的村民代表大会,根据实际还召开涉及村民小组的户代表或村民会议来决议,让最直接的人来决议;不再局限于在村委会进行公示,而是根据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地方进行公示。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破解村级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党员群众认识的提高和实践的深入,“四议两公开”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作用更加明显。
2010年8月26日,大团镇金石村上访老户祝××终于同意在关于远东大道动拆迁农民共享镇保方案上签字,标志着一场长达10多年之久的信访难题彻底解决。村干部感慨的说:“真没想到,困扰了我们10多年的问题,仅用几天就解决了,看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真的是解决农村难题的‘金钥匙’。”在这个案列中,村党总支为解决A30公路建设中遗留的126个“镇保”共享名额问题,在涉及到的三个村民小组采取党总支牵头,党员代表参加,户代表表决的形式,让村民集体利益集体表决的形式来解决,最终借用民主力量促使祝××原则上同意了其他村民代表的集体意见。
邵宅村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镇保”后集体土地的统一纳管问题。该村针对近年来由于市政重大工程动迁而导致不少村民的土地被征用,村民被动迁提前安置出劳后,其承包土地并没有被集体纳管,村民仍旧在土地上种植蔬果,圈养鸡、猪、貂等,导致集体土地处于无序管理现状,村党总支在广泛听取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的意见,并经过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了关于邵宅村2组、10组50万伏变电站动迁户提前安置出劳后承包地纳管的提议,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使得邵宅村彻底解决了因市政重大工程动迁而导致的动迁户提前安置出劳后承包地无序管理的状况,让土地被纳管的村民信服,使该村的204亩集体土地纳管走上了一条常规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全镇16个村都已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级重大事项,已解决各类问题二十多个,“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基本成为村两委和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