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五包两区三联”构建群众工作新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01 09:56:25 点击率:75
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开远市采取领导蹲点联系、部门挂钩联系、队伍进村联系、干部结对联系、建卡经常联系的方式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引导干部职工做好责任区群众工作,推行多方联席民情分析会议制度,做到“户户相包”、“区区相联”、“责责相扣”,构建起群众工作新模式。
建立民情联系工作网,“五包”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建立领导蹲点联系、部门挂钩联系、队伍进村联系、干部结对联系、建卡经常联系的民情联系工作网,各级领导干部每两个月到住地蹲点1次,每次走访2至3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机关(事业)单位联系1至2个村委会(社区);按照一年一轮换、五年全覆盖的方式,每年从市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下派到经济相对落后、矛盾比较集中、情况相对复杂、群众最为需要的农村(社区)去熟悉基层、解决问题、打开局面;市级领导、副调研员、科级干部、科级以下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挂钩联系点内直接联系2至4户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凝聚人心;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和《民情电子档案》,方便群众经常联系、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实行包户体验民情、包户开展帮扶、包户增收致富、包户解决困难、包户维护权益“五包”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覆盖全市75个村(社区)、783个居民(村民)小组、94783户,覆盖率达100%。
建好民情联系责任区,“两区”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在乡镇(处)、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组)三级分别建立75个民情责任区和75个党员服务区,做到“区区相联”。其中以乡镇(处)划分,建立乡镇(处)一级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由挂钩联系各乡镇(处)的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为该级责任区和服务区的主要责任人,乡镇(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村(社区)划分,建立村(社区)一级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由各乡镇(处)的党委书记为各自辖区内该级所有责任区和服务区的主要责任人,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分别为第一责任人;以村民小组(居民小组)、党支部数划分,建立村民小组(居民小组)一级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各自辖区内该级所有责任区和服务区的主要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系群众体系,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在责任区经常性开展活动。截止1月5日开展慰问走亲活动1886次,向联系户送去慰问品价值90880元。
健全民情联系制度,“三联”实现沟通服务全方位。在严格执行交心谈心制度、考勤制度、“双卡一档”制度、办事告知制度、来电来访登记办理制度、随机督查制度、工作进度季度自查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村(社区)、乡镇(处)、市委+部门(联系人)的三方民情联席会议制度,村(社区)一级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每个月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乡镇(处)一级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市委每个季度末召开一次市级四套班子联席会议,集中听取一次社情民意汇报,三级联席会议共同分析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的民情动态,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重大民情事项,研究解决下一级上报的民情事项,共召开联席会议11次,研究分析7个村、3个社区的社情民意。实行民情定期通报制度,在每月30日前,同级的民情责任区和党员服务区第一责任人向主要责任人通报一次以上社情民意和党员服务情况,共召开通报会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