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探索扁平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16 16:48:07 点击率:44
开远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运用网格化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扁平化社会管理新模式,以此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培育多元社会管理主体,变全能为有限。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等“两新组织”,使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上来,在合作生产经营中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二是发展“阳光济困协会”等公益组织,扶弱济困,缓解政府社会保障压力;三是推广建立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和遍布全市各村组的调解员队伍,利用群众自己的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四是发展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完善参与型与自治型治理结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差异性的社会公共服务。
构建立体社会管理网格,变权利为责任。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细化分解社会管理责任,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网格化、层级式责任体系。一是实施“大包保”制度,担当保障民生重任。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对村委会、社区、学校、企业、困难户实行“包保”,各级组织根据实际延伸“包保”触角,建立起“党代表—党员—群众”的党代表包保联系制度,和“乡镇(处)党委—村党总支—支部—党员—群众”的基层包保联系制度,形成“全市一张网,大网联小网,网网相连”的特色网格模式,同时整合互联共建、一联双管党建资源,形成干群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扁平化格局,全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二是启动联合“大接访”制度,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从今年7月起,每月单周星期一各部门主要领导联合公开接待群众来访,集中职权办理信访案件,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模式,变“中转站”为“终点站”,提高矛盾化解率。同时开通96128专线,把每月6日定为“局长接待日”,由部门一把手亲自接听群众信访来电,把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推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第一线,确保“案结人稳”。三是建立“大督查”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以全市干部监督力量为基础,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新闻媒体人员汇聚“大督查”合力,对各项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进行全方位督查“包保”,并实行“倒逼制”,对督查人员所包保督查的重点项目未按要求完成的,除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外,对督查人员进行连带惩罚,以此加大跟踪问责力度,推动责任落实。
开拓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最好的管理是服务”的理念,化堵为疏,采取免费、补助、奖励、保险等方式实施了涵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104项民生项目,在提供公共服务、救助弱势群体中实现最广泛的社会管理目的。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用社区的模式管理戒毒康复场所,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服务戒毒康复人员,集戒毒、康复、医疗、培训、生活、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雨露社区”,目前已拥有居民568人。在人口管理方面,率先实施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群众按照“一好两自由”原则实现农村—城市的自由迁徙,并享受城市居民社保待遇。在医疗卫生方面,率先实施了城乡医疗机构新型委托管理,确保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在教育改革方面,率先实施城乡学校新型托管,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率先实施“高中小班制”教学,使学生成长更受关注。104项民生关爱工程中,有22项全国领先,24项西部领先,56项全省领先,77项全州领先,社会管理创新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开远人民实实在在的享受,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