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三抓三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中共泸西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06-29 10:22:02 点击率:153
近年来,泸西县把带领群众干、帮着群众富作为总开关,抓党建强保障、抓帮扶强服务、抓壮大强实效,提升了村级经济实力,夯实了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物质基础。
抓党建强保障,让村级集体经济“阳光充足”。以富民党建为突破口,在引导村级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党群共富方面着力。一是围绕增收抓党建。找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有效总结并推行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五带”模式(支部+协会带农户、支部+合作社带农户、支部联企业带农户、党员创业大户带农户和党员科技能人带农户)、促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联三带”模式(支部联企业、企业带农户、党员带农户、本村创业大户带农户)、构建和谐发展的“1+N” 模式(一个致富党员与多个普通党员和群众结对帮扶)等,逐步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目前,各种模式共催生出年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村党员创业大户58户、致富能手1000余名,带出致富农民4000余人,引领4万多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4.4%)发展特色产业,户均收入达18000元。二是围绕干事抓队伍。通过换届选举,把一批政治过硬、办事公道、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能人选拔到党总支(支部)书记和村“两委”领导班子岗位上;先后选聘100名大学生村官、每年挑选8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农村基层;利用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在县博物馆、李子箐风力发电厂、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基地等15个点建立了党政人才、乡土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人才培训基地。近三年来,每年培训各类人才达2万余人次,培养出“百名新农村产业发展领头人”902名。三是围绕发展抓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制发《泸西县关于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 》,建立了领导、监管、激励、帮扶等措施,实现了有章理事。健全责任机制,实行三级负责制,党组织是第一责任主体、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实现了有人管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村财乡代管”,严格控制集体资金支出范围,建立了村集体经济核算、管理和再投入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和杜绝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流失。
抓帮扶强服务,让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强体”。通过外力扶持,转变服务方式,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增强造血功能,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新机制。创建农村党员创业互助基金,两年发放借款134万元,对产业初具规模、带动群众发展致富30名农村党员带头人给予支持。2010年,各级财政投入107.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54.5万元,村级自筹215.5万元,重点对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和“空壳”村进行扶持。二是建立服务群众新模式。转变领导方式和服务模式,成立了机关、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老干部创先争优三支服务队伍下乡进村入户服务;2010年9月,以县委组织部牵头、15个县级职能部门参与组成的服务团队为标志,整合全县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业专技人才等资源,组建水利、计生、政法宣传等七支服务队伍,先后到永宁乡林益村、午街镇的大水塘、中枢镇的逸圃村等地开展政策宣讲和种养殖等现场服务,真正实现干部教育在一线,人才培养在基地,技术提升在田边。三是拓宽服务新渠道。各涉部门有针对的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无偿为基层做好各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减少村级配套资金的投入,带动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抓壮大强实效,村级集体经济“蓄能升位”。立足地方实际,发挥各自优势,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走不同发展壮大的新路子。一是依托本地资源,走资源开发型路子。充分利用农村矿产、山林、果园、鱼塘、“四荒”等资源,通过拍卖、承包、租赁、加工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枢镇固白村、阿勒村、立岗村,金马镇新坝村等将集体砖厂、瓦厂承包给私人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4万元。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服务创收型路子。将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在技术、资金、信息、加工、购销等环节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合作社等,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村集体也能从中获得服务费。午街铺镇的龙潭河村党支部立足本村高原梨种植,牵头成立“高原梨协会”,负责提供市场信息、销售行情,规范产品包装,统一销售价格,增强竞争力,形成了“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协会通过收取中介服务费增加村集体收入;金马镇爵册村党总支集体自筹资金买来旋耕机、收割机等设备,成立服务队,收取服务费壮大集体经济。三是产业互动,走实体经营型路子。以当地的土地、水能等资源入股,与外来投资者合办经济实体,参与分红。白水镇大兴安村将180多亩荒山以股份的形式与个私业主合作30年,种植经济林木,收益权前10年由个私业主独享,中间10年10%的收益和后10年15%的收益归村集体;利民村将村集体用地及周围农户共100余亩土地由收归集体经营,统一栽上大枇杷,农户和集体均按其土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成为村集体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四是盘活集体资产,走资产增效型路子。充分利用村内公房、空地等固定资产,通过租赁、出租等办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枢镇民主村、新华村等将集体所有的公房、停车场、瓦窑房出租,村集体每年收入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