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基础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泸西县在抓实党建基础中创新社会管理
作者:泸西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09-25 16:49:15 点击率:95
近年来,泸西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抓基层与抓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在不断夯实党建基础的实践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健全党建台帐,让社会管理内容全起来。在党建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促规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管理的目标、要求,将社会管理的内容融进党建基础的夯实中。2010年,在为每个行政村、社区、村小组印制规范的基层党建台帐500余套(行政村每套24本,社区每套28本、村小组每套7本)的过程中,统筹考虑社会管理的内容,力求通过全面、系统、真实的党建台帐的促进社会管理实现全覆盖。一是党建工作台帐让社会管理更加规范。围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以促进基层民主、规范管理为目标,通过14本《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之工作台帐》的建立健全,将整合党建制度、规范党建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考核督查等党建内容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民情管理台帐让特殊群体得到关爱。将贫困党员、老龄党员、低保人员、孤儿孤老人员、伤残人员、烈属、伤残军人及生活困难复退军人、危房旧房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上学子女困难家庭十类人员进行登记、帮扶,建立《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之民情十本帐》,以具体的行动关心、关爱特殊人群,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台帐让社会更加有序。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难,难在对流动人口的情况掌握不全面、不清楚上。在健全基层党建台帐时,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让社区摸清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填写《房屋出租信息登记表》、《流动人口登记表》、《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登记册》,与出租房屋户主签定《泸西县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让流动党员活动有阵地、流动人口活动有记录、流动人口管理有机制,最终促进社会稳定有序。
发挥党员作用,让社会管理队伍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推动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和谐构建为抓手,以新思路、新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以“为辖区办一件好事、提一条好建议、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参加一次辖区党的活动、联系帮扶一户困难户”的“五个一”载体,让每一名党员对辖区就业、重点人员、流动人口、贫困群体情况“四清”,并做到包政策宣传、包治安巡逻、包“两劳”释放回归人员及失足青少年帮教、包民事调解、包环境卫生、包计划生育宣传及监督、包流动人口管理和包拥军优属及孤寡老人服务。在长安社区,60名党员均认领了治安监督员、卫生保洁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反馈员等服务岗位,共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发展、治安管理提出了40余条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结对帮扶”无劳动能力致贫户15户、因残致贫户4户、违青帮教贫困对象15人,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开展党员“便民服务”活动。在农村,通过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向群众开展集中办、限时办、承诺办、预约办、委托办等服务34586件,直接受益群众50570人。在社区,根据党员个人专长群众的需求,把党员组成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真心服务。长安社区党员组成了文化宣传、医疗服务和治安巡逻3支志愿服务队伍,经常为居民举办专题文艺演出、开展免费义诊和配合公安部门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巡查,促进社区和谐,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三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积极动员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干部、辖区内党员,通过组建文艺队、合唱团、成立花桥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焰山社区组织辖区老党员成立“老年夕阳红”节目组,利用双休日时间,带领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练习书法,学习剪纸、乐器、舞蹈等知识,到秀山小广场、阿庐文化中心进行义务文艺表演,把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居民群众;投资1万余元,以具有才艺的老党员为核心,组建、发展迎亲花轿队,自制衣服、自编节目,引导社区居民节约勤俭、尊老爱幼、创建文明、构建和谐。目前,迎亲花轿队已发展队员30余人。
搭建服务平台,让社会管理关系融起来。以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搭建平台,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管理关系。一是搭建增收解困平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成立各种服务性团体,切实解决社区民居困难。焰山党支部成立了刺绣行、社区广告店,解决部分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困难人员的温饱问题;支持、鼓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白水镇天添养殖场,每年生猪出栏100余头,创收40余万元,户均每年可实现收入3万余元;筹措资金20余万元,建起了焰山社区中心幼儿园,对低保、残疾、困难党员、下岗职工等社会“四类”家庭一律减免10%的费用,解决了社区幼儿“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的难题。二是搭建帮扶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在驻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牵线搭桥,争取支持,帮助社区解决部分文体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县民政局、建设局通过帮扶平台,将长安社区48户新增被征地失地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廉租房安置13户31人;钟秀社区内的单位、个体私营业主参与社区建设,举办下岗再就业培训会,使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10年,全县社区共协调、争取援助资金8万余元;通过劳动等部门通过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居民356人。三、搭建稳控平台。建立县、乡镇领导、村组干部、代表与群众“1+7+15”的网格格化管理平台,对辖区情况进行监控,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确保不漏掉一个帮扶对象,建立起群防群治管理工作体系。四是搭建共建平台。推行党员“双重管理”,为驻区党员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即在不改变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将居住在社区的单位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活动参与范围,将党员在任何一个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日常表现、作用发挥等在两个党组织间相互反馈,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理念,做到“双向互动、双重管理”。同时,通过调整服务项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融入到社区各项服务中,充分发挥每一位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发展,确定社会管理取得实效。
健全党建台帐,让社会管理内容全起来。在党建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促规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管理的目标、要求,将社会管理的内容融进党建基础的夯实中。2010年,在为每个行政村、社区、村小组印制规范的基层党建台帐500余套(行政村每套24本,社区每套28本、村小组每套7本)的过程中,统筹考虑社会管理的内容,力求通过全面、系统、真实的党建台帐的促进社会管理实现全覆盖。一是党建工作台帐让社会管理更加规范。围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以促进基层民主、规范管理为目标,通过14本《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之工作台帐》的建立健全,将整合党建制度、规范党建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考核督查等党建内容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民情管理台帐让特殊群体得到关爱。将贫困党员、老龄党员、低保人员、孤儿孤老人员、伤残人员、烈属、伤残军人及生活困难复退军人、危房旧房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上学子女困难家庭十类人员进行登记、帮扶,建立《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之民情十本帐》,以具体的行动关心、关爱特殊人群,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台帐让社会更加有序。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难,难在对流动人口的情况掌握不全面、不清楚上。在健全基层党建台帐时,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让社区摸清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填写《房屋出租信息登记表》、《流动人口登记表》、《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登记册》,与出租房屋户主签定《泸西县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让流动党员活动有阵地、流动人口活动有记录、流动人口管理有机制,最终促进社会稳定有序。
发挥党员作用,让社会管理队伍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推动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和谐构建为抓手,以新思路、新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以“为辖区办一件好事、提一条好建议、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参加一次辖区党的活动、联系帮扶一户困难户”的“五个一”载体,让每一名党员对辖区就业、重点人员、流动人口、贫困群体情况“四清”,并做到包政策宣传、包治安巡逻、包“两劳”释放回归人员及失足青少年帮教、包民事调解、包环境卫生、包计划生育宣传及监督、包流动人口管理和包拥军优属及孤寡老人服务。在长安社区,60名党员均认领了治安监督员、卫生保洁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反馈员等服务岗位,共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发展、治安管理提出了40余条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结对帮扶”无劳动能力致贫户15户、因残致贫户4户、违青帮教贫困对象15人,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开展党员“便民服务”活动。在农村,通过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向群众开展集中办、限时办、承诺办、预约办、委托办等服务34586件,直接受益群众50570人。在社区,根据党员个人专长群众的需求,把党员组成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真心服务。长安社区党员组成了文化宣传、医疗服务和治安巡逻3支志愿服务队伍,经常为居民举办专题文艺演出、开展免费义诊和配合公安部门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巡查,促进社区和谐,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三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积极动员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干部、辖区内党员,通过组建文艺队、合唱团、成立花桥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焰山社区组织辖区老党员成立“老年夕阳红”节目组,利用双休日时间,带领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练习书法,学习剪纸、乐器、舞蹈等知识,到秀山小广场、阿庐文化中心进行义务文艺表演,把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居民群众;投资1万余元,以具有才艺的老党员为核心,组建、发展迎亲花轿队,自制衣服、自编节目,引导社区居民节约勤俭、尊老爱幼、创建文明、构建和谐。目前,迎亲花轿队已发展队员30余人。
搭建服务平台,让社会管理关系融起来。以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搭建平台,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管理关系。一是搭建增收解困平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成立各种服务性团体,切实解决社区民居困难。焰山党支部成立了刺绣行、社区广告店,解决部分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困难人员的温饱问题;支持、鼓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白水镇天添养殖场,每年生猪出栏100余头,创收40余万元,户均每年可实现收入3万余元;筹措资金20余万元,建起了焰山社区中心幼儿园,对低保、残疾、困难党员、下岗职工等社会“四类”家庭一律减免10%的费用,解决了社区幼儿“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的难题。二是搭建帮扶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在驻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牵线搭桥,争取支持,帮助社区解决部分文体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县民政局、建设局通过帮扶平台,将长安社区48户新增被征地失地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廉租房安置13户31人;钟秀社区内的单位、个体私营业主参与社区建设,举办下岗再就业培训会,使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10年,全县社区共协调、争取援助资金8万余元;通过劳动等部门通过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居民356人。三、搭建稳控平台。建立县、乡镇领导、村组干部、代表与群众“1+7+15”的网格格化管理平台,对辖区情况进行监控,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确保不漏掉一个帮扶对象,建立起群防群治管理工作体系。四是搭建共建平台。推行党员“双重管理”,为驻区党员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即在不改变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将居住在社区的单位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活动参与范围,将党员在任何一个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日常表现、作用发挥等在两个党组织间相互反馈,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理念,做到“双向互动、双重管理”。同时,通过调整服务项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融入到社区各项服务中,充分发挥每一位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发展,确定社会管理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