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委组织部长莫伟学习“插甸经验”心得体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23 11:02:42 点击率:42
“插甸经验”是全省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来,省委组织部在“挂县包乡驻村联户”的工作责任区武定县插甸乡通过积极探索实践,与插甸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体验民情,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实实在在转变作风,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通过参加到元阳县沙拉托乡漫江河村委会体验生活后,更加深刻认识到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住村联户,真情体验,把田间地头作为破形式除官僚的第一现场
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上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这句名言对组织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省委提出开展群众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工作,目的就是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上来,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确实解决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的问题。当前一些干部对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是在作秀、在扰民,在面对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时,对问题视而不见,绕着问题走,不敢于正视问题。在回避问题、掩盖问题。追其问题的根源,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
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开展“四群”教育,就是为了让领导干部下到基层,真真实实体验民情,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克服形式主义,打破走形式、走过场的坏毛病,注重村组田间第一现场,做到思想感情和工作方式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本源。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同志带领90余名机关干部省委组织部在武定县插甸乡开展“四群”教育工作,驻村入户,注重同吃同住同劳动原汁原味的真情体验,在老乡家自办伙食,和农民同吃一锅饭,参加抗旱移栽烤烟,顶着烈日和老百姓抗旱自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真切体会到群众的疾苦,群众同样也能真切感受到干部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被打破,真正亲如一家。通过真情体验,干部强化了“四群”教育观念,工作的思路方法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落实的精力集中了。实践证明:作为干部体验民情的重要方式,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容易拉近干群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听到百姓的心里话,老百姓也很喜欢这种干部走近他们的方式。
二、强基固本,奋发而为,把强基层增后劲作为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
选派村党组织常务书记,使他们有职有位、有权有责,访民情、抓党建、促发展,是“插甸经验”的一项重要的成功做法。
常务书记作为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对下起到代表上级党组织指导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好“四群”教育,抓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一线,积极推行基层党务公开;指导和协助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制定拟定符合实情的经济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对上起到代表基层群众反映实际问题,吸取民意,积极向上级协调处理基层党组织党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群众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让群众看见并且相信跟着党走有希望,巩固党组织和党员的核心作用与威信。常务书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个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支部,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这也是开展“四群”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常务书记作为党的政策在基层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执行者,不单单是下基层听民意、访民情,更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市常务书记的选派是按照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进行选派,从全市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中按“后进”的按100%,“一般”的按不低于50%,“先进”的部分覆盖的原则进行选派,实现高职低挂,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20个党建示范点,优先选派80后干部,把年经干部放到基层一线锻炼,并在全市新农村指导员中优选出23名党员兼任常务书记,做到好中选优,其目的就是要把党性强、作风正优秀的领导干部选派到一线,让常务书记下到基层,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抓实产业结构调整、抓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全面开展“四群”教育不仅仅是访民情、办实事,同时更需要常务书记充分发挥作用抓党建、强基础、促产业、带发展,凝心聚力,才能从根本上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三、履职到位,真抓实干,把为民得实惠作为锤炼干部的第一目标
今年是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第三年,也是学习推广“插甸”经验,检验干部务实为民的一年。全市的各级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常务书记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过程中是不是真正住在村里、直接联系群众,能不能认真履职、服务群众,直接关系到“四群”教育的实效。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上强调“讲认真、讲原则、敢较真。”就是要在“真”和“实”这两个字上下功夫,务必求真求实,努力求深、求活、求变,勤政务实为民谋发展,不搞花架子、不做“吹牛干部”、“吃玩干部”。
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三同”体验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意、解民困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纯不纯、党性强不强,是否真正具有群众感情,能不能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说话、为人民群众干事,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念牢不牢、与群众联系紧不紧、与群众关系亲不亲,都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准。省委组织部到插甸开展“四群”教育工作,在“三同”中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在“三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三同”中为民办事、服务群众。常务书记住村入户不离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学边干,遇到栽种就栽种,遇到抗旱就运水,遇到收割就收割,遇到矛盾就调解,遇到上访就接访。多方求援,多方联系获取支持赞助,尽其所能办惠民实事。把群众当亲人,来不接、走不送、吃不陪,晒黑了累瘦了,进村住户狗不咬了,与农民群众亲如兄弟姐妹。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纯不纯,心中是否有群众,是否能实实在在帮实事,只有真正实行“三同”、强化“直接”联系,才能锤炼干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