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元阳县委书记姜仁斌驻村日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3:16 点击率:28
草果洞村的变化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晴,草果洞村。按照省、州、县党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心里一直惦念着挂钩多年的沙拉托草果洞村,更惦记着自己直接联系的三户群众的衣食冷暖和发展问题,决定在到省委党校学习之前,一定安排时间到村直接与群众交流、沟通,认真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尽力帮助他们做一些实事。一上午,把手里的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吃过中午饭,也没安排县级部门任何领导参与,就一路调研、一路思考的向草果洞村驶来。由于时间还早,在来的路上先后调研了新街水卜龙茶厂经营情况和箐口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下午5点左右,在沙拉托乡党委副书记和副乡长的陪同下,我来到了草果洞村,刚从甘蔗地里回来的村党总支书记石杀然和村委会主任马高扎带着我们看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情况、村内道路硬化情况和科技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我挂钩联系草果洞村已有4年,是一个山区村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左右,全村共有169户831人,居住有哈尼族和彝族,人均耕地0.82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为甘蔗和花生,主要养殖生猪、鸡和羊。2011年,甘蔗、蚕桑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95元。去年开始实施整乡推进项目,仅草果洞村建设安居工程86户,消除了土坯房45间,开挖蔗区公路6公里,村内发展农业产业方向更加清晰,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群众诚实善良、勤劳致富,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晚上我们在村委会吃过饭后,与村里的干部和4名群众代表开起了座谈会,他们谈了整村推进建设、元绿二级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并反映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一是校区拆并的问题,建议政府在校区拆并中,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并,拆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但要考虑少数少儿学生入学路途遥远、入学难的问题;二是培植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随着元绿二级公路的建设,提高草果洞村旱地的开发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甘蔗、蚕桑可变为现实,但蔗区道路等级低、晴通雨阻,水利设施落后,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再有是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撑,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尽快完善道路设施和灌溉水渠,帮助修建一些蚕桑养殖房,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帮助指导,促进甘蔗、蚕桑有更好的收成;三是对农村困难群体的关注问题,建议政府更加关注孤寡老人、五保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扶持力度,保障他们安度晚年;四是对老党员的关注问题,老党员年轻时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贡献,年老后丧失了劳动力,希望政府多关注、关心老党员,鼓励老党员发挥余热,发挥优势,在乡风文明、道德引领上发挥表率作用。听了乡亲们积极的反映,我感到,群众的思想意识真正提高了,等、靠、要的观念逐步打消了,心里由衷的高兴,向他们讲解了当前国家对加大交通、水利建设的政策,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鼓励群众要大力发展生产、维护民族团结,争当发展产业的表率、邻里和睦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尊老爱幼表率。并与乡上的领导和村委会的干部谈了自己关于引导发展甘蔗、蚕桑产业的一个想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组建一个村民自治的甘蔗、蚕桑种养殖协会,聘请专业科技人员作技术辅导,广泛推广技能,让群众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有效提高甘蔗、蚕桑种植水平,增加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谈到晚上10:00多钟,直到群众渐渐离去,我带着乡亲们反映的一系列问题,陷入了沉思之中,歇息下来。
与相亲们拉家常、谈发展
2012年3月6日,晴,星期二,草果洞村。今天上午6点半,在乡土纯朴的气息和窗外公鸡的鸣叫声中醒来,洗漱完毕,便逐户到联系农户的家中,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首先来到了石青家,家里共有5口人,父亲、母亲,还有1个女儿,由于家中土地少、农活较少,仅靠种植黄豆和玉米,每年收成就2000斤左右玉米和500斤左右黄豆,难以维系家庭开支,石青和媳妇长年在个旧蒙自一带打工,女儿由父母照管,家中房屋比较简易,加上在外务工的收入,生活达到一般水平,谈不上富裕。石青父亲石呼斗是村民小组长,在介绍中他谈到:“家里原来仅靠栽种8亩旱地度日,日子艰难,去年乡里组织发动栽甘蔗,在儿子的支持下,把旱地由栽玉米改种甘蔗或蚕桑了。”我告诉他:“仅靠自己的土地,这一点规模还远远不够,要真正脱贫致富还很难。”老人回答由于他是村小组长,村委会压任务,他承包了40多亩旱地栽种甘蔗,但由于购买不起化肥,管理不善,亩产才3.5吨。看着石呼斗虽家境贫困,但为人正直善良,有致富欲望和创业想法,有的是劳动力,缺的是技能和资金,能够带头劳动致富。我当下答应,对50亩甘蔗扶持75包化肥,鼓励他好好看管,争取亩产6吨以上,多赚一点钱,这样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另外由他出劳力,帮助建设一间蚕桑房,让老人也学会养蚕,增加收入。石组长很感激我们,拉着我的手连说感谢,保证明年要多赚钱,到时候邀请我们到他家杀猪吃。
随后我们去了石皮沙家,石皮沙是一名老党员,今年已经75岁,但精神很好,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少,汉话不是很流畅。我问他家里困难有没有领了低保金,对现在村子里建设有什么想法的时候,老人用哈尼族语言谈了一番,乡里的领导作了翻译,说老人回答了:“已经享受低保了,现在村子建设很快,砖房都建了很多,大变样了。”当我问老人对致富有什么困难时,老人沉思了一下,告诉我:“现在大家都种甘蔗,去年自家也种了3亩,今年计划扩大到10亩,也养了两头猪,但是猪圈坏了,想扩大点规模,暂时没钱修猪圈,生活方面有一些困难,每年大概差100公斤左右粮食”。我安慰老人:“只要你们想干,符合实际的我们都支持好,发展致富是大家的愿望啊。”并答应给老人扶持一些化肥,帮他修好猪圈,鉴于他家生活粮食困难,安排了100公斤大米给老人。在石皮沙老党员家里,我们座谈了近1个小时,又向下一家群众走去。
我们来到了村民李玉明家,李玉明一家非常热情,李玉明的老母亲立刻去烧水泡茶,在我们说明来意后,李玉明介绍了家里的基本情况,在谈到经济来源时,说到“去年开始,也种上甘蔗30亩,收入还算可以,日子也比往年好了一些,今年还想再承包30亩旱地种甘蔗,只是头年嘛,投资大一点,劳动力方面问题不大。”据村委会干部的介绍,李玉明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但是意识很高,很勤劳,积极响应村委会的号召,去年很多群众不愿意种甘蔗,李玉明还是大胆的种了30亩,算得上是带头致富。看着他家的房屋有些破旧,我鼓励他,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勤劳肯干,通过发展生产,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建设房子还要靠你自己辛勤双手,发展产业我们可以给你一些帮助。聊了40多分钟,也到了午饭时间,在李玉明一家的热情挽留下,便留在那里吃了午饭,吃着农家的饭,体会着群众的朴实和热情,感觉十分亲切,十分温馨。
草果洞村群众致富的出路
通过此次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我进一步掌握了草果洞村及附近村寨的实情,得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路:随着元绿二级公路的建设,沙拉托乡大片热区土地的开发已经具备基础条件,要认真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将热区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在草果洞村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致富,必须做好做活土地这篇文章,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甘蔗、蚕桑、蔬菜等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培植;必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投入,保证基本农业灌溉;必须培养若干种养殖大户,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