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1-11 08:27:58 点击率:34
近年来,湖南澧县针对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村干部职数大幅精简、村民小组长职位被取消后,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来源、缺乏培养平台的实际,大胆探索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较好解决了一些地方村级班子后继乏人、战斗力弱的问题,受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产生背景
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仅澧县就保持着每年15万人以上的常数,其中党员约2000名,村级后备人才库因此变得日渐空虚。2002年湖南省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消赤减债后,村级运转经费问题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和焦点,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2005年常德市农村实施合村并组后,澧县村干部总数精简了34.2% ,保留的职数村平不到4 个,村民小组长被全面取消,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失去了村民小组长、村干部助理等固有平台,村支两委一般委员也缺少了通向村主任、村支书职位的成长台阶。
考虑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工作,澧县县委组织部决定把“村干部来源问题”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来研究,探索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新路。从2005年起,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各乡镇意见,总结完善澧澹乡“托管干部”(即受委托代行部分村干部职能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堰垱镇“能人治村”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工作思路,得到基层的积极回应,随后在试点中获得成功。目前,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正在澧县各乡镇逐步推开。
二、主要做法
澧县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主要分五个环节来实施:
(一)物色对象,加强沟通交流。各乡镇党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类建立外出经济能人台帐,将其中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具有培养潜力、没有不良反映的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和包村干部负责结对联系培养。各培养责任人采取定期通报村情、征求工作意见、协助办理证照、代为照顾家庭、实地走访慰问、召开在外同乡联谊会或返乡人员茶话会等形式,加强与外出经济能人的联系和交流,让其充分感受组织和家乡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爱乡、爱土、爱家的热情。
(二)设立平台,进行试岗培养。各乡镇党委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设立在外人员同乡会、流动党员联络站及其分支机构,鼓励外出经济能人担任会长、站长或以外出务工信息员、农产品销售经纪人、流动党员党小组长等身份发挥作用,既引导和保护了他们报效家乡的热情,又为党组织考察其经营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提供了便利。对在试岗培养中表现突出且愿意兼职的对象,乡镇党委按照1﹕1的比例,把他们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不是党员的及时发展成党员,是党员的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进行试岗锻炼。
(三)规范程序,及时提拔重用。对试岗锻炼一年左右、具备正式党员身份、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外出经济能人,乡镇党委及时按程序提拔重用为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一是派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对外出经济能人进行综合考察,向其务工经商地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和知情人员调查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二是以座谈会形式向在家党员介绍考察对象在外地的表现和为本村作出的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业绩。三是在相关村召开党员大会,对考察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80%的即确定为拟提拔对象。四是召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对拟提拔对象作出是否兼职的决定并向村党组织通气。五是对拟兼职对象进行任前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即以党委名义下发正式任命文件。
(四)明确责权,加强兼职管理。对任命为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外出经济能人,各乡镇党委明确按照“四不三要”的原则进行管理,即不占村干部职数,不享受固定报酬,不参与乡镇党委中心工作,不负责村党组织日常事务;要参加班子成员内部的分工,要参与村党组织的决策过程,要参照现职村干部进行考核。兼职副书记的分工范围,主要集中在定期提供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和产品销售信息,协助抓好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依法维权和爱心捐赠工作,为主负责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开展党建活动、管理流动党员等三个方面。兼职副书记的考核工作由乡镇党委组织实施,考核合格的按岗位责任制给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原则上只奖不罚。
(五)优化环境,鼓励回村任职。乡村两级注重加强对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的关系,在不过多地耽误个人事业的同时做好村级工作,让他们安心兼职、愿意留任。同时,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外出经济能人兴村治村的先进典型,营造支持外出经济能人兼职或回村任职的舆论环境。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兼职副书记,根据本人自愿原则,鼓励他们通过正常程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级其他实职。
三、初步成效
澧县探索和推行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大大加快了全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提供了稳定的村干部来源。以前,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出现了留守群体无人可选、外出民工不屑一顾的尴尬局面,导致澧县约46.3%的村没有后备干部。现在,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既提高了外出经济能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又方便他们在个人创业的过程中服务家乡建设,从而愿意作后备人才、当兼职干部。目前,澧县80%以上的村都有了1个以上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职位也由过去备受冷遇变成如今比较抢手的“香饽饽”。
二是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澧县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解决了过去选人圈子过窄、无法优中选优的问题。现在,村级后备干部大都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懂经营、善管理、有文化,兼具“双带型”党员和“双强型”干部的特点,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调查,澧县现有的350多个村级后备干部中,85%以上都是经济能手,90%以上具有高中文化,70%以上是中共党员。
三是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培养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过程中,培养对象与培养责任人、兼职副书记与在编村干部形成了良性互动,前者提高了政治理论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后者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和科学发展能力。兼职副书记转任村级实职特别是“一把手”后,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明显起色,村班子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往往比其他村更胜一筹。
大堰垱镇水泗村周继成原在广西南宁经营化妆品超市,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由兼职副书记转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狠抓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资400万元建起村办石膏厂和纸品厂,使700多个农民实现在家门口打工的目标,该村一举由过去濒临瘫痪的落后村变成全镇数一数二的先进村。
四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起到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掉公益事业“拦路虎”、缓解外流人员“管理难”的多重功效。据统计,澧县160个有外出经济能人兼职或转任实职的村,近两年在发展非农产业、搞活劳务经济上都有了实质性进展,仅引资兴办的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52个;在敬老院、通村公路、村级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建设筹资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仅外出经济能人牵头募集的资金就达940多万元;在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和依法维权上都有了新的起色,澧澹乡夹堤村所有在外务工育龄妇女的孕检单,就是该村在长沙开粉馆的老板李四平督促寄回村里的。
四、几点启示
从澧县探索培养选拔外出经济能人担任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三点启示:
1、外出务工人员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骨干力量。外出务工人员虽然被公认为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因平时教育引导不够、交流渠道不畅,他们在留守群体中形成了“不要组织”、“不尽义务”、“不爱家乡”的负面印象,有的视其为包袱甚至绊脚石。实践证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其中的经济能人渴望组织温暖,愿意履行义务,需要回报家乡的舞台,引导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值得信赖和依靠。
2、支持个人发展是激活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法宝。在经济待遇低下、政治前途不大的前提下,支持个人创业创富,允许干部公私兼顾,就成了吸引能人治村、激活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法宝。实践证明,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既能促进兼职对象创业,又能加快其所在村的发展,既能保证兼职对象的经济收入,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队伍的来源和稳定问题。
3、领导发展能力是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先决条件。以往在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备而不用”、“备不顶用”的问题。这固然与其他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备对象缺乏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让培养他们的组织下不了决心,寄予厚望的群众失去了信心。澧县探索的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一项先决条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强化。
一、产生背景
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仅澧县就保持着每年15万人以上的常数,其中党员约2000名,村级后备人才库因此变得日渐空虚。2002年湖南省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消赤减债后,村级运转经费问题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和焦点,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2005年常德市农村实施合村并组后,澧县村干部总数精简了34.2% ,保留的职数村平不到4 个,村民小组长被全面取消,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失去了村民小组长、村干部助理等固有平台,村支两委一般委员也缺少了通向村主任、村支书职位的成长台阶。
考虑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长期性工作,澧县县委组织部决定把“村干部来源问题”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来研究,探索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新路。从2005年起,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各乡镇意见,总结完善澧澹乡“托管干部”(即受委托代行部分村干部职能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堰垱镇“能人治村”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工作思路,得到基层的积极回应,随后在试点中获得成功。目前,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正在澧县各乡镇逐步推开。
二、主要做法
澧县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主要分五个环节来实施:
(一)物色对象,加强沟通交流。各乡镇党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类建立外出经济能人台帐,将其中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具有培养潜力、没有不良反映的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和包村干部负责结对联系培养。各培养责任人采取定期通报村情、征求工作意见、协助办理证照、代为照顾家庭、实地走访慰问、召开在外同乡联谊会或返乡人员茶话会等形式,加强与外出经济能人的联系和交流,让其充分感受组织和家乡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爱乡、爱土、爱家的热情。
(二)设立平台,进行试岗培养。各乡镇党委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设立在外人员同乡会、流动党员联络站及其分支机构,鼓励外出经济能人担任会长、站长或以外出务工信息员、农产品销售经纪人、流动党员党小组长等身份发挥作用,既引导和保护了他们报效家乡的热情,又为党组织考察其经营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提供了便利。对在试岗培养中表现突出且愿意兼职的对象,乡镇党委按照1﹕1的比例,把他们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不是党员的及时发展成党员,是党员的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进行试岗锻炼。
(三)规范程序,及时提拔重用。对试岗锻炼一年左右、具备正式党员身份、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外出经济能人,乡镇党委及时按程序提拔重用为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一是派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对外出经济能人进行综合考察,向其务工经商地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和知情人员调查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二是以座谈会形式向在家党员介绍考察对象在外地的表现和为本村作出的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业绩。三是在相关村召开党员大会,对考察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80%的即确定为拟提拔对象。四是召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对拟提拔对象作出是否兼职的决定并向村党组织通气。五是对拟兼职对象进行任前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即以党委名义下发正式任命文件。
(四)明确责权,加强兼职管理。对任命为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外出经济能人,各乡镇党委明确按照“四不三要”的原则进行管理,即不占村干部职数,不享受固定报酬,不参与乡镇党委中心工作,不负责村党组织日常事务;要参加班子成员内部的分工,要参与村党组织的决策过程,要参照现职村干部进行考核。兼职副书记的分工范围,主要集中在定期提供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和产品销售信息,协助抓好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依法维权和爱心捐赠工作,为主负责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开展党建活动、管理流动党员等三个方面。兼职副书记的考核工作由乡镇党委组织实施,考核合格的按岗位责任制给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原则上只奖不罚。
(五)优化环境,鼓励回村任职。乡村两级注重加强对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的关系,在不过多地耽误个人事业的同时做好村级工作,让他们安心兼职、愿意留任。同时,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外出经济能人兴村治村的先进典型,营造支持外出经济能人兼职或回村任职的舆论环境。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兼职副书记,根据本人自愿原则,鼓励他们通过正常程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级其他实职。
三、初步成效
澧县探索和推行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大大加快了全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提供了稳定的村干部来源。以前,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出现了留守群体无人可选、外出民工不屑一顾的尴尬局面,导致澧县约46.3%的村没有后备干部。现在,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既提高了外出经济能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又方便他们在个人创业的过程中服务家乡建设,从而愿意作后备人才、当兼职干部。目前,澧县80%以上的村都有了1个以上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职位也由过去备受冷遇变成如今比较抢手的“香饽饽”。
二是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澧县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解决了过去选人圈子过窄、无法优中选优的问题。现在,村级后备干部大都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懂经营、善管理、有文化,兼具“双带型”党员和“双强型”干部的特点,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调查,澧县现有的350多个村级后备干部中,85%以上都是经济能手,90%以上具有高中文化,70%以上是中共党员。
三是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培养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过程中,培养对象与培养责任人、兼职副书记与在编村干部形成了良性互动,前者提高了政治理论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后者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和科学发展能力。兼职副书记转任村级实职特别是“一把手”后,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明显起色,村班子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往往比其他村更胜一筹。
大堰垱镇水泗村周继成原在广西南宁经营化妆品超市,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由兼职副书记转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狠抓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资400万元建起村办石膏厂和纸品厂,使700多个农民实现在家门口打工的目标,该村一举由过去濒临瘫痪的落后村变成全镇数一数二的先进村。
四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起到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掉公益事业“拦路虎”、缓解外流人员“管理难”的多重功效。据统计,澧县160个有外出经济能人兼职或转任实职的村,近两年在发展非农产业、搞活劳务经济上都有了实质性进展,仅引资兴办的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52个;在敬老院、通村公路、村级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建设筹资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仅外出经济能人牵头募集的资金就达940多万元;在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和依法维权上都有了新的起色,澧澹乡夹堤村所有在外务工育龄妇女的孕检单,就是该村在长沙开粉馆的老板李四平督促寄回村里的。
四、几点启示
从澧县探索培养选拔外出经济能人担任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三点启示:
1、外出务工人员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骨干力量。外出务工人员虽然被公认为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因平时教育引导不够、交流渠道不畅,他们在留守群体中形成了“不要组织”、“不尽义务”、“不爱家乡”的负面印象,有的视其为包袱甚至绊脚石。实践证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其中的经济能人渴望组织温暖,愿意履行义务,需要回报家乡的舞台,引导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值得信赖和依靠。
2、支持个人发展是激活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法宝。在经济待遇低下、政治前途不大的前提下,支持个人创业创富,允许干部公私兼顾,就成了吸引能人治村、激活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法宝。实践证明,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既能促进兼职对象创业,又能加快其所在村的发展,既能保证兼职对象的经济收入,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队伍的来源和稳定问题。
3、领导发展能力是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先决条件。以往在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备而不用”、“备不顶用”的问题。这固然与其他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备对象缺乏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让培养他们的组织下不了决心,寄予厚望的群众失去了信心。澧县探索的从外出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兼职副书记的模式,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一项先决条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