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五轮驱动万元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07 16:11:44 点击率:31
元阳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劳务输出、旅游产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五轮”驱动促进农户万元增收。
生态产业推动。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和“优质化、无害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结合各乡镇地域优势,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继承传统产业和不断开发创新,努力打造出“梯田红米”、“绿色香蕉”、“生态蔗糖业”、“冬早菜蔬”等特色农业产品品牌。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出栏的要求,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培植以生猪、牛羊、家禽为重点的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以梯田水面为主的水产养殖,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培育养殖大户。力争到“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达4.67万吨,总产值突破7.8亿元。
劳务输出促动。按照城镇农村统筹、培训服务并重、需求供给对接、创业就业并举的原则,认真落实《元阳县劳务输出带头人奖励试行办法》,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自谋发展型向组织规模型、季节性转移向长期稳定性务工转变,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实现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旅游产业驱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特色旅游村、特色农家乐和特色农家旅馆,努力把普高老寨打造成日出观光和民俗文化展示村,把大鱼塘打造成哈尼民族饮食文化村,把箐口打造成哈尼特色旅游小商品生产销售专业村,通过特色村示范,驱动景区周边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开发冬季休闲度假游、温泉旅游、水面观光旅游等,促进热区河谷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特色旅游重点村6个,发展有档次的“农家乐”50户以上,带动景区周边村寨农户2000户以上发展乡村旅游业。
龙头企业拉动。按照“强龙头、带农户、增收入”的思路,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和企业参与优质米、蔬菜、水果、草果、林业、畜牧等重点产业的开发,每年至少引进2家农业企业入驻元阳,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培育、提升和做强梯田秀峰、梯田红米等优质农产品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竞争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州级及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突破5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0个,建成县乡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个。
结对帮扶带动。启动实施“十百千”县乡干部结对帮扶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即数十名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数百名县级部门副科以上领导挂钩帮扶村委会、数百名科技能人驻村指导、数千名县乡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帮扶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建立县乡二级对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结对帮扶机制,做到帮扶目标不实现,帮扶干部不脱钩。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整乡推进工程,不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村特困户基本解决温饱,贫困户稳定解决温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降低,全县帮扶贫困户达3000户以上,帮扶对象的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