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实现“四个转变”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0 15:29:23 点击率:17
元阳县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了群众工作“四个转变”,为推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元阳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管民”到“为民”,转变群众工作理念。从思维和行动上改变“管民”观念, 一是强化民本意识,深怀为民之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人员公仆意识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为民心声。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红河大地根连根·干部群众心贴心”等主题活动,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三是扎实践行承诺,办好为民实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解决“五个一批”作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平台,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解决一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甘蔗、畜牧、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提出一批科学发展建议,推进一批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从“单一”到“系统”,转变群众工作制度。注重从单一化向系统化转变,建立群众工作“四项制度”:一是健全完善服务人民群众制度。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深入基层和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带头,党员、群众“互帮、互助、互促”十户为一体的党群联建民情恳谈例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县乡党代表挂钩联系“十户一体”党群联建活动等一系列制度。三是健全完善维护群众利益制度。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把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有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健全完善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综合检查考核的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基本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和专项检查。
从“经济”到“综合”,转变群众工作内容。在群众工作的内容上,顺应时代的要求从以满足群众经济利益为重点向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利益为重心的转变。着力开展城乡党支部“六送六解”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一是送科技服务进村,解决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的百名党员进村入户,为群众送去“技术大餐”;二是送法律服务进村,解决农民学法难的问题。目前,共开展普法知识宣教活动150场次;三是送医疗服务进村,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从县乡各医疗单位抽调医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义诊活动,接诊群众2.5万人次;四是送关爱进村,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难的问题。组织机关百名党员深入村寨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五是送惠农政策进村,解决农民掌握政策难的问题。组建“惠农政策”宣讲团,共宣讲惠民政策110场次,发放《云南省惠农政策摘编》9万余册;六是送项目进农村,解决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县送项目进村29个344.3万元,受益农户2055户9761人。
从“管理”到“服务”,转变群众工作方法。实践“一线工作法”,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心为民,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方式转换。一是面对面交流。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面对面了解民意,零距离倾听民声,做到干部走下去、情况带上来、信访突出问题解决好。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大接访”活动11场次,“带案下访”65场次,化解信访案件140多件次。二是手握手承诺。全面推行“党员公开承诺”,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不少于1户,每年为群众办实事不少于3件;机关普通干部每年为群众办实事不少于1件。三是心贴心服务。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全面推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有保障”。全县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共建立农民服务站(点)151个,指定代办员347名,每年代办事项2多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