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以用为本盘活哈尼梯田人才资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02 19:26:46 点击率:219
随着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哈尼梯田人才队伍“不够用、不适用、难作用”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元阳县坚持以用为本破解难题,盘活哈尼梯田旅游文化人才,将省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排除阻力,创新体制化解“不够用”之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融合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实际,积极创新机制体制,为哈尼梯田人才“保驾护航”,开通成长“绿色通道”。将大力培养哈尼梯田旅游文化人才纳入议事日程,把启动符合当地发展重点的旅游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建立哈尼梯田旅游文化乡土人才协会分别纳入2015年度县级重点工作和重大工作事项考核项目。编制完成了《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旅游总体规划》、《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及新街镇等4个小集镇规划。出台了《元阳县农家乐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等,以无息借款方式扶持179多户乡村旅游人才发展乡村旅游业。2015年,发放了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600万元。组建元阳县旅游行业协会,成立了旅游联合会,发展了会员68名。元阳哈尼人家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县旅游文化传习馆,与县内6名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习馆工作人员、乡间文化艺人签订合约,以开展常态化演出激活民间文化人才。以优化旅游文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本土旅游文化人才和引进紧缺急需旅游文化人才为重点,县委组织部牵头起草了《元阳县关于实施哈尼梯田人才强旅培育工程的意见》。
发挥内力,破解现有人才“不适用”之忧。围绕元阳哈尼梯田特色产业,建立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实践基地,量体裁衣开展哈尼梯田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工程,激发各类旅游从业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把课堂建在一线,把培训设在田间”, 突出培训的实践特色和针对性、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由县旅游局、县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福庄福海农家酒店联合成立了元阳县旅游服务管理培训基地,邀请蒙自天源大酒店、红河学院老师授课,开展酒店、旅行社、景区、农家乐等旅游服务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活动。组织农林牧水类、农村实用技术类县管专家深入到村寨、田间地头开展各类梯田鱼、鸭养殖技术,梯田红米、茶叶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县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民族刺绣、手工艺品文化名人开展农耕文化、口碑文化传承保护活动。通过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把实践基地建设成人才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助力器”,解决哈尼梯田人才“不适用”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
活用外力,破解外来人才“难作用”之难。充分利用“千年哈尼梯田”这张亮丽名片,借助元阳荣获“全国20佳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第五届魅力新农村十佳”、“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等荣誉称号,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市场,与国际接轨,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理念,着眼于用活用好外来人才智力,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种得梧桐引凤凰”,引进世博集团、云南城投等企业参与景区开发建设,总投资30亿元,完成“云之梦.ALILA”酒店一期主体工程,稳步推进红叶温泉酒店、金湾国际大酒店建设。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州委宣传部举办的以“哈尼梯田,世界共享”为主题的首届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赛,共吸引447名国内外摄影爱好者携5000多幅参赛。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作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的驻场演出节目,会展期内每天进行不低于6场的驻演,向全球展示千年农耕文化与哈尼文化的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