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以“六化六力”推动集体经济“整县提升”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8 16:24:34 点击率:0
大姚县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渠道少、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通过以“六化六力”为抓手,大力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推进集体经济实现“整县提升”。到2018年9月底,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坚持“整体化”统筹,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力”。为切实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大姚县委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各方面力量,高位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同时,建立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挂联村工作制度及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指导、调度和推动。
坚持“项目化”推动,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引领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项目化推动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整县提升”。县委出台《大姚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规划(2017—2020年)》和《大姚县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对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乡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编制整乡发展方案,村级制定整村发展计划,确保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在规划编制中紧扣项目化管理要求,明责到人、倒排时序,压实村党组织、驻村工作队、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委政府逐级审核把关的“四个责任”。2018年全县129个村(社区)共编制了××个项目,主要涉及种养殖、土地承包、机械租赁等产业。
坚持“差异化”扶持,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原动力”。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头活水”问题,2018年,县财政投入3800多万元,用于支持全县129个村(社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按照每个村(社区)20万元的标准,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直补;按照每个村(社区)10万元的标准,筹资设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基金使用周期为3年,通过“还本免息”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思路、有能力、有项目支撑的村(社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求各乡镇在管理使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金时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和“一年一审查”制度,在确保资金“封闭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贫困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着力提高财政资金投向和效能的精准度。
坚持“精准化”培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执行力”。深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抓实“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载体,针对村(社区)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分层次、立体式、精准化开展轮训,努力造就一支素质强、懂经营、会管理、能领富的村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组建农业、科技、林业、市场监管等村集体经济指导服务工作组,定期深入薄弱村加强指导和培训,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
坚持“多元化”增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力”。按照“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思路,鼓励各乡镇、各村(社区)大力发展“盘活资源”“创建实体”“飞地经济”“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模式,找准发展道路,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和增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县涌现出金碧镇铺面出租,赵家店社区冷库出租、杨梅、百合、玫瑰种植,新街羊肚菌种植、齐和牧业云岭牛养殖、核桃生产加工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三台乡的部分村委会、村“三职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以“股份合作”的模式,依托农村电商上行销售核桃、苦荞面、蜂蜜等农特产品,下行销售农机、农资等产品,去年公司盈利××万元,合作的村委会集体经济村均分红2万元以上,村“三职”干部人均分红5000元以上。
坚持“从严化”考核,增强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力”。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考核奖惩机制,采取随机督查、交叉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以从严的督查考核推动形成从实的工作成效。强化村(社区)干部实绩考核,从2018年1月起,按照村“三职”和社区“五职”每人每月增加的1000元的标准用于绩效考核,加大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激励力度。严格落实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额的40%用于奖励村干部制度。同时,把因不可抗逆因素等情况纳入容错纠错范围,形成宽容失误、鼓励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