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9 11:07:07 点击率:0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一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化能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一个重点方面,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提出,更是态度坚决、旗帜鲜明,为下一步做好干部队伍建设指出方向、提出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逐步提高,但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本领不适应等问题。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特点、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具有新气象、新素质、新本领、新作为,那么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便成为重中之重。
政之兴,在用人。组织部门要领会好、贯彻好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坚持好干部标准,聚焦“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选好干部、建强班子。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大力选拔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干部;要坚持从严治吏,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选拔使用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大大激发了各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结合大姚县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广开渠道“备”干部。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明确组织推荐、干部群众推荐、领导署名推荐的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按照超前储备原则,严把“入口关”,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工作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后备干部多渠道进入、有计划调整、及时补充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年轻干部“育苗计划”,建立“青少女非”四类干部信息库,选拔德才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制订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近期和中长期储备规划,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本地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需求,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和完善专业化后备干部人才库,盘活源头之水,为优化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供充足的储备。
二是路径优化“育”干部。注重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干部政治定力。结合岗位需求和干部特点,强化履行岗位职责知识培训,解决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上的难题、能力上的短板,全面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注重必要的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加强年轻干部“墩墩苗”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矛盾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环境比较艰苦的信访维稳、招商引资、脱贫攻坚、棚改拆迁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磨练,帮助干部加快成长步伐。注重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把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上锻炼,外派到省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扩大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三是健全机制“上”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这三个鲜明导向,选拔任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落实好《大姚县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意见》《大姚县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办法》《大姚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全程纪实办法》《大姚县县县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和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严把动议关、推荐关、考察关、任用关,推行纪实工作办法,着力破解“带病提拔”问题,筑牢选人用人“防火墙”。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收集汇总一线干部“责任清单”、“实绩清单”、“问题清单”,如实、及时掌握了解一线干部各项工作情况。以走访、谈心谈话、民主测评、驻点考察等形式深入项目一线,采取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方法,全面了解干部,坚持把80%精力花在平时了解识别干部上,努力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让“上”有章可循、让“上”防止带病,“上”得让人放心。出台大姚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构建指标体系层级化、考核方法科学化、结果运用导向化的综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四是动真碰硬“下”干部。加大慵懒散浮拖整治力度,适时点名曝光不严不实、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反面典型。研究制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处理办法,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对为官不为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既要处理不作为干部,也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落实《大姚县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管理,严格程序把关,让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规、下得服气,激励领导干部提振精神、奋勇争先,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向导和从政环境。探索破解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难问题,采取“虚职实用”方式,充分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和晋升职级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矛盾的优势,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激励他们积极为班子成员“补台”、为年轻干部“带路”,充分发挥“余热”,最大限度地激发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激情,盘活、用好非领导职务干部资源。
五是从严监督“管”干部。继续抓好干部作风问题举报属实奖励制度,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整合组织、纪检、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监督资源,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干部监督管理沟通协调机制。采取电话沟通、相互约谈、书面反馈等形式,及时与干部监督员了解信息,共同强化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作提醒、早作纠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干部监督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管理,畅通干部监督举报渠道,加大干部作风信访问题核查力度。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不如实填报、隐瞒不报、糊弄组织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在干部考察中不如实报告的,取消考察资格。对巡视、巡察、审计、信访举报、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干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核实、严肃查处。
六是激励保障“爱”干部。注重严爱相济,认真落实《大姚县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准确区分在改革创新中探索试错、过失犯错和主观犯错、违纪违法的行为,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撑腰壮胆。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干部,执行好《大姚县县级领导与分管联系单位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大姚县委组织部部长接受干部约谈暂行办法(试行)》《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联系乡镇和部门工作制度》等制度,搭建“有话便向组织说、真话敢向组织说”的经常性沟通交流平台,关注干部心理和身体健康,关心干部工作和个人情况变化。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乡镇工作津贴、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改善乡镇办公条件,不断增强干部的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