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干部锤炼在一线,勇于担当显本色
作者:鲁靖刚 发布时间:2019/6/21 18:08:53 点击率:95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近年来,牟定县着力将基层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战场,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拓宽干部考察识别渠道,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推动一线扶贫干部切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通过三举措,确保了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畅通渠道,确保人才下得去。一是强化柔性引才。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坚持长期服务、短期服务、灵活服务相结合,通过技术引进、派遣支持、项目合作、短期聘用等多种途径引导人才向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流动。二是强化特事特办。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解决岗位编制职数受限问题,对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紧缺人才的引进特事特办,打破常规,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安排到脱贫攻坚队伍中,2017年以来,选派170余名干部到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高速公路征地、县委巡察、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等重点攻坚工作中历练,让干部在实践实战中锻炼过硬本领。三是强化政策宣传。讲好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的优惠政策,发布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成效,宣传培树脱贫攻坚一线成绩显著的人才典型,吸引人才主动加入脱贫攻坚,积极献智脱贫攻坚。
广搭平台,确保人才留得住。一是提高待遇。对于自愿服务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人才,和乡镇干部同等享受乡镇工作津贴;对于脱贫攻坚一线急需的专业人才,鼓励支持实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的薪资制度;建立专项基金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将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作为项目科研实验场,共享科研成果。二是政策支持。健全“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特岗教师等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机制,畅通优秀人才的就业渠道,留住现有优秀人才。建立健全扶贫一线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和措施,切实解决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生活保障。三要树牢导向。实行脱贫攻坚优秀人才推荐制度,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人才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旗帜鲜明地树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导向,2019年3月,结合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提拔使用了一批在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和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其中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23人,占提拔总人数的51.1%。
善学活用,确保人才用得好。一是在管理使用上着力。定期分析研判,及时研判脱贫一线人才队伍结构需求,精准选配急需;强化对脱贫攻坚第一线人才的日常考核,将其作为考核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二是在奖优惩劣上着力。对工作实绩突出、成效明显的优秀人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的人才及时进行组织调整,2018年以来,从全县脱贫攻坚一线,推荐选树全州担当作为优秀基层干部2名,给予5名有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和要求不严、作风不实、不守信用等情形的科级领导干部免职组织处理。三是在培训投入上着力。加大贫困地区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劳动就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派出深造等方式,给广大人才经常性常态化“充电”,确保了基层一线人才知识常新,成果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