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专职党务干部压力大、岗位吸引力不强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牟祖轩 发布时间:2019/9/1 21:25:04 点击率:0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更加严实,党组织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基层党的建设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压力不断加大,党务工作岗位吸引力越来越小的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引起各级重视关注。
一、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存在问题现状
一是党务干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当前,基层党组织专职党务干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储备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乡、村两级的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压力特别大,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如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党费收缴、党支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的监督指导、村组干部教育与管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等这些工作就落在乡、村两级党务工作者身上,除此之外乡、村两级党务工作者还要负责党务信息上报、有关党务的文件上报与下发、领导干部有关党建内容的讲话汇报等材料。在加上其他领导分配的任务,和乡镇机关其他中心工作任务,乡、村两级党务工作者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导致很多工作推进慢,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岗位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二是党务干部政治上位卑责重。乡村两级党务干部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干“费事活”,吃“苦中苦”,即便如此,有些单位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不重视,一些党务干部在学习培训、交流锻炼、提拔使用方面机会远不如其他业务干部,鼓励激励机制不明显;一些基层党务干部政治上得不到平衡,工作上得不到支持,心理上得不到理解,特别是年轻党务干部,职位、权力排不上队、占不上位,积极性受挫。对优秀的党务干部常常习惯以口头鼓励和精神奖励为主,使他们出现心理落差,疲惫厌战。
三是党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村干部队伍难管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就导致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不足,换届选举时很难达到年轻化、知识化的标准,更有相当一部分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会用智能手机,文书不会电脑,在新形势下,这样的村干部很难胜任党建工作要求,一些行政村如果村书记卸位,再重新选择一位能胜任的新书记十分困难。35岁以下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就业或外出务工,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村的人大部分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很大一部分人不会电脑操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务工作。
四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外出就业的人不断增多,如此一来,流动党员问题也就出现了。部分党员外出以前并未向组织报告,或者长期在外但未转组织关系,党组织很难掌握其去向,只是在建党节、选举等重大事项时参与,导致“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形同虚设,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了“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党员思想意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管理流动党员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是在人员配置上多考虑。按照因人择岗、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结合党务工作岗位需求,通过调研考察,分析研判等方式,选配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实的干部担任专职党务干部。二是在人员培养上多费心。党务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多学、深学、长学党建理论,提升业务素质,注重学用结合,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以牟定县为例,常态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及党务干部轮训,多渠道多方位为基层党务干部提供交流锻炼的机会和提升素质的平台,使基层党务干部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要求。三是在工作上多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务干部的重视、指导和帮助,对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失误多提点、多包容,对党务干部的突出表现多赞扬、多鼓励,激发他们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在政治上多提携。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务干部激励成长机制,以牟定县为例制定出台了“五个一批”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岗位,在选先评优、后备干部推荐、职位晋升和相关待遇上给予倾斜,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党务干部工作潜能和动力。(牟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