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平:建设城乡文化 焕发发展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8/5/16 8:25:11 点击率:1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日,《云南日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三农”思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邀请全省部分在工作中有成效、有特色的县委书记专题撰文。县委书记李长平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就文化支持乡村振兴的双柏模式作出精准解答。
建设城乡文化焕发发展活力
李长平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双柏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文化建设,城乡活力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目标,要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推动县域高质量跨越式,应该努力通过优秀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激发干部群众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奋斗决心,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实地调研高原特色产业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双柏县居住着汉、彝、哈尼、苗、回等18个民族,16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9.9%。彝族先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优秀文化,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的“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开山之作”;彝文医药典籍《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双柏被原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彝族老虎笙和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柏是中国虎文化的故乡,查姆文化的滥觞之地。近年来,双柏县把民族文化发展纳入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8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民族节庆活动,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老虎笙、大锣笙、三弦舞表演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整村整乡都会跳。全县共有在册各类民族民间艺人914名,国家、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7名。民族体育中心、查姆文化展示中心、老虎笙排练场、游泳馆开工建设,415个村组文化活动室建成投入使用。整理翻译出版了一批彝文典籍,举办了“滇中彝文彝语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和6届“查姆诗会”,“三笙”演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查姆杯”诗歌、摄影、绘画大奖赛活动。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新剧目调演中,《查姆》《祭》两台原生态彝剧连续获得第一名。与南京大学、云南省社科院、楚雄师范学院等深度合作,将“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开发文化旅游商品。
彝族原生态民俗歌舞:老虎笙
打造彰显新时代魅力和风采的时政文化。一是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和查姆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成全国最大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虎韵壁雕,建成汉彝文对照的中华十三德为主要内容的乾惕门、浴心廊和廉洁廊道。在主要街道利用灯杆、墙体、绿化带等现有载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造型雕刻版、虎型葫芦花钢造型和葫芦形、圆盘形源泉花装饰挂件。二是推进村寨文化建设。开展“感恩党中央,脱贫奔小康”活动,通过“三比三看”讲变化、“我先脱贫我光荣”激发内生动力,开展“五面红旗”“四好村”“五好居民”“乡间好人”“文明家庭”评先创优活动。三是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成立“虎乡宣讲团”“双柏精神宣讲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领导带头,干部跟上,“五老”“四干”为骨干,采取集中座谈交流、民情恳谈互动、现场调研问答等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到各村各寨、家家户户,理论武装工作实现全覆盖。四是抓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县营造尊师重教、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浓厚氛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走在全州前列。
安龙堡乡新街村委会丁家村新貌
建设生动活泼有力有效的党内文化。一是发挥好“三个展室”的激励教育作用。建起“党建展室”“廉洁教育展室”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彝州成立六十周年室外成就展”,树立先锋典型,培树新风正气,凝聚群众力量。二是建成管好三路(楚新路、彩鄂路、绿汁江公路)一点(关键节点)党建宣传标牌。全县共有50多块大型户外党建广告牌,在县城和双新公路与双安公路交叉口建起大型户外党建广告墙。三是形成“党费日”“组织生活会日”“党课日”固定活动,抓好“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质量水平。四是依据村规民约管人治村。开展“爱家乡”“爱村寨”“爱家庭”活动,增强群众的公益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大麦地镇“阳光玫瑰”走俏市场
让节会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举办虎文化节、虎笙节、火把节、锣笙节、彝乐节、开街节、中元节、仙鹤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起到文明化育的作用。举办乡村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会、农村文艺汇演和摄影书画展,形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双柏特点的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