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向未来—— 沪滇携手“组团式”教育帮扶共写山海教育情
作者:武学成 发布时间:2023/3/9 10:22:02 点击率: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时值午后,微风拂过,湛蓝的天空下,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球场上欢呼雀跃。活动室里,到学校支教的上海大众工艺学校“组团式”帮扶小组教师周封伟,正带着学生许斌斌挑选书籍。
“斌斌,这本《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在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可以抽空看一看,虽然很多东西你不一定会理解,但是我很希望你能安静下来,这样对你在比赛中会很有帮助。”
2022年,在周封伟的指导下,17岁的许斌斌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以及厦门市政府主办的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工业设计技术项目比赛,最终斩获三等奖。
一位从曾经是全国深度贫困县里走出的少年,何以能在高级别的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为国争光?沪滇携手“组团式”教育帮扶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2年4月,上海嘉定区根据中组部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有关部署要求,按照“武定所需、嘉定所能”,遴选出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作风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2名优秀校长和7名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组成嘉定团队,与云南选派的11名骨干教师团队共同赴武定县开展帮扶支教工作。
帮扶团队进驻武定县后,充分发挥“团队作战、接续作战、联合作战”的“组团式”帮扶优势,与武定县制定“一校一策”的帮扶策略,采取“订单式服务”帮扶措施,扎实有效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在武定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0年以来,借助“沪滇协作”项目,学校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大众工业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上海帮扶项目“武定县就业创业实训大楼”落成,彻底改变了学校实训教学状况,为学校师生在省、州技能大赛获得奖励奠定了基础。
去年8月,周封伟从上海到武定支教,说起发生的改变,他向记者总结了八个字:“青蓝相接,教学相长。”从外企白领到职高教师,他说:“以前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同事,他们很多都出自职业学校,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有这个机会,作为沪滇协作的老师到武定来,我觉得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把这些优秀技能的种子播撒出去,让他们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助力乡村振兴。”
18岁的许斌斌,如果没有遇到周封伟这样的老师,或许是另外一番光景。许斌斌说:“那时候我无心向学,没想到周老师们来了以后,带来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他们上课也很有意思,学习也不枯燥,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这次比赛背后有很多像周老师一样的老师付出了很多,我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能到那么大的舞台上去。正是因为沪滇协作这个项目,我才能认识周老师,周老师不仅仅教会我很多知识,还让我拓宽了眼界,让未来的我有了无限可能。”
看着越来越多像许斌斌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李绍富心里的期望越来越大,他说:“经过东西协作的帮扶,学校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师资力量得到极大的加强,特别是实训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师和学生在省、州技能大赛中获奖,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有效助推了县域现代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毛海杰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2019年通过国家精准扶贫东西协作项目到上海求学,学成归来的他,在武定县一家公司从事检车等工作,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到上海的第一天,当时老师亲自到火车站接我们,嘘寒问暖,带我们熟悉教室、宿舍、食堂,当时觉得特别温暖。3年的时间,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也开阔了眼界。现在能有这份工作,也是得益于以前去上海学习。我相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站在新起点,‘组团式’帮扶小组将继续发挥‘同心桥’作用,加强上海与云南各类优质资源的对接,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创新联动举措,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成效,续写东西协作发展新篇章。”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付磊对未来充满信心。
自沪滇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贫困学生有了成功成才的希望,教师有了专业发展的航向。通过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总计送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55人,有效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相约,我们将继续深入拓展教育对口帮扶的维度、广度和深度,继续探索‘订单式’帮扶新模式,用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充分发挥‘组团式’教育帮扶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武定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嘉定区援滇干部朱江饱含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