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盛开“孝老之花”——元谋县“最美家庭”新华乡杨加良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7/3/28 8:32:03 点击率:0
在神奇而美丽的元谋县新华乡浪巴铺土林景区不远处有一个小山村,名字叫做浪巴铺村,该村依山而建,山上的茶花树、栎树、松树等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村里有位双目失明已经26年的老人家,她今年89岁高龄了,皮肤白皙,思路清晰,常常与来家里的客人唠家常,谈笑风生。老人家有这样的好精神、好面貌,要归功于她的儿媳杨加良。杨加良今年已有62岁,身材偏瘦,个子中等,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退休近10年的乡干部。
1969年,因指腹为婚,17岁的杨加良便嫁进了普家。在那个年代,吃饭问题几乎是靠在生产队挣工分过日子,什么东西都要照工分来分。因家里的劳动力很少,挣到的工分便少,分到的东西自然就比别人家的少很多,生活上的困难可想而知。生活虽苦,但婆婆对杨加良非常地好,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
就在杨加良进入普家第三年,刚好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丈夫出国当了民兵,常年不在家。劳动力本来就少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生活条件比以前更艰苦了。杨加良不仅要带孩子,而且要做许多的农活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看着年幼的孩子,想到生活的种种苦处,杨加良从内心深处感到非常的难过,她时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泣。
一想到婆婆待自己如亲闺女,孩子还小,她咬咬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从此,杨加良起早贪黑,白天出去挣工分,早晚在家做家务。每个月,她都比别人高出约200个工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后来丈夫当兵退伍回家,家里的劳动力充实了,加上她的辛勤努力,家里的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
1984年,由于党的好政策,杨加良有机会到乡政府工作,并成为了一名正式干部。在工作中,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十分尽业。
可惜好景不长,正当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时候, 1988年,婆婆因患白内障,双眼失明了。
婆婆的眼睛看不见了,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压在了她肩上,使她的负担更重了。因杨加良要去乡政府上班,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的事情被丈夫一个人全揽过来了,常常是从早忙到晚。看着丈夫疲惫的身躯,憔悴的面容,杨加良很是心疼,“要不我把工作辞了,回家专门照顾妈吧!你一个人实在是太苦了!”她对丈夫说。“你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业,你专心工作,家里的事情我来做,你就放心吧!”丈夫笑着对杨加良说。听着丈夫质朴的话语,她看到了丈夫的执著,她深知,这是丈夫对自己工作的顶力支持。作为妻子,她要尽全力帮丈夫缓解家里的困难。
从那一天起,杨加良过起了“起早摸黑”的日子。因家离乡政府有近2个小时的路程,她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去上班,晚上9点左右才能回到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婆婆房间看看,跟婆婆讲讲当天的新鲜事儿,逗老人开心。
老人心里知道儿媳的难处。对她说:“我的好儿媳,你不要为了我这样天天这样跑,不行就少回家几趟吧!”
“我不累,我的身体好着呢,您就放心吧!再说,我也想回家看看你们啦!”杨加良总是这样笑着安慰婆婆。
2004年,杨加良从乡政府退休了。
退休后本应是清闲享乐的日子,但杨加良却没有这样想。她深知,自己还有一位盲人婆婆需要做儿女的细心照料,让婆婆安度晚年。
每天清晨起床后,杨加良都要先到婆婆房间看看婆婆,然后端上一盆温水放到床边,给婆婆轻轻地洗洗脸,擦擦身子,换换衣服,再为婆婆做美味可口的早餐。当时,婆婆已近80岁,牙齿也掉了许多,为她做的饭菜,杨加良总是要多煮一会儿,煮得很软了,她才端过来给婆婆,自己先吹吹,然后给婆婆吃下,保证婆婆的消化吸收和肠胃健康。
农村里的活计比较多,有时,家里人一去就是大半天。为了不让婆婆饿着、渴着,杨加良便将一些水果、蛋糕之类的零食放在婆婆的床边,交待说:“妈,我们要出去一会儿,您要是肚子饿了,就把床边的糕点拿来吃点!”反复叮嘱几遍后,她才放心地离开。
家里的厕所是建在屋后面的。平日里,婆婆想上厕所的时候,杨加良就扶着她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前走,每走几步,她就给婆婆讲前面有门、有台阶的。日子久了,婆婆也熟悉了家里的基本情况,甚至,婆婆还可以一个人摸着找东西了。杨加良还给婆婆准备了一根拐杖,以备家里无人,婆婆单独上厕所时“探路”。
虽然杨加良想尽办法照顾婆婆,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令人焦急的事情发生。2006年,老人得了肠炎,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胃口也变得很差,好不容易吃点东西,但又吐了出来。这可急坏了杨加良,她立即到村卫生室请来了医生给婆婆进行输液治疗。因婆婆年纪大了,输液的速度必须慢,而且要有专人守护,避免出现一些意外和危险。为了保证婆婆输液期间的安全,她就在婆婆床边一守就是好几天。一会儿看看输液的速度是否合适,一会儿看看针头处是否打漏,一会儿问问婆婆感觉是否舒适……
经过杨加良几天的悉心照料,婆婆的病治愈了,上吐下泻的症状彻底消失了,婆婆胃口也恢复了正常,一次能吃上一大碗饭,精神有了明显好转。而此时的杨加良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是看着婆婆康复了,她也高兴地笑了。
婆婆还有一个腰疼的老毛病。自从婆婆双目失明后,常常一个人躲在床上,运动量也大大减少,时间一长,便患上了腰疼病。一疼起来,她就自己手捂腰部呻吟,连翻身这样简单的动作对她来说都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杨加良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好起来!”在杨加良退休后的头几年,她经常给婆婆按摩全身,每天间隔大概两个小时便给婆婆翻翻身,还扶老人下床做些轻缓的运动,活动活动筋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加良的细心照料下,婆婆的腰疼病基本上好了,可以自由翻身,也可以独自坐在床边或凳上吃东西了。
转眼过了26年。在杨加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下,如今,双目失明26年的婆婆性格变得开朗了,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耳朵还行。家里只要有客人来,她经常主动地跟客人聊聊家常,谈谈过去,讲讲开心的事情。
在浪巴铺村和附近的村里,只要一提到杨加良,大伙儿都会谈起她照顾和孝敬盲人婆婆的感人故事,情不自禁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