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基层发展燃油灯——记元马镇清和社区书记、主任 钱永林
作者: 发布时间:2017/3/28 8:37:20 点击率:0
今年62岁的钱永林从事基层工作三十余年,时刻践行着敬业奉献的做好人标准。数年来,他勤勉尽责,把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持之以恒为群众做好事作为自己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一面旗帜。
早在1997年,44岁的钱永林建起了清和新型墙体材料厂,建厂之初,困难重重,但钱永林却开始了他的捐资举动
,从第一笔捐资给清和中学3000多元起,涉及学校、村组活动阵地、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以及2014年下那蚌村新农村建设道路回填砂石折资12000元,企业和他个人直接捐资已达228000元。
2008年“8·30”地震造成元谋县姜驿、江边等乡镇大量房屋损毁,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山高路远,重建成本增加,建筑物资价格随之上涨,在许多人眼里的商机,钱永林却没有抓住,而是把500万块红砖以平价支援灾区,少收砖款140万元,用实际行动支援了灾区恢复重建。
2004年,本应安享晚年的钱永林当选为清和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上任的第一天,看着村委会全部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危房里办公,不仅工作人员办公环境差,而且办事群众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他四处奔波,再加上自己垫资5.6万元启动了办公楼建盖项目,并积极争取省、州资金,当年就搬进了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群众来办事,环境好了,安全也得了到保障。
钱永林常说:“一名党员基层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如果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农业技术、致富本领还不如一般群众就丧失了先进性。”他率先在全省举办农村党员现代农业中专班,举办乡村讲堂、种养殖培训,邀请社区内的协会会长轮流介绍自己的农业种植先进经验和致富秘籍,通过培训交流,清和社区家家户户都掌握了一到两门致富技术通过培训,获得中专毕业证、技能鉴定证、绿色证书等的持证农民达426名。共培养出受各级表彰的拔尖乡土人才、党员致富先锋、金土地种养能手、土专家、田秀才69名。钱永林把受表彰的先进事迹择登清和跨越发展先锋榜,营造当发展先锋富给村民看,当基层表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争先致富的氛围,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2014年清和社区人均纯收入10838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2014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钱永林结合社区实际提出“四比四结合四争先”的活动载体得到了中央巡回督导组的肯定。活动中,他带头立行立改,免收宅基地管理费、民事调解费,总结提炼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群众“动嘴报”,矛盾纠纷直接调处党员跑腿到的群众纠纷诉求直接调处制度,过去一星期甚至半个月才能调处的纠纷,民有所求我有所应,限时调解得到群众的好评。
他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文明,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水价综合改革、一事一议特色示范村、省级重点新农村、完小综合楼建设、美丽乡村等项目。他还力抓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了多个省州级文明村、卫生村。
由于他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样办,践行着“一好、两强、三力、四奉献、五吃亏”的做好人标准。如今的清和心齐气顺、社会稳定,实现了全村村规有民约,全村发展有规划,村民办事有人抓,治理村务有监督,村组管理有制度,各项制度有落实;全村村民无违法,党员村干无违纪、计划生育无多胎,邻里和睦无纠纷,本村村民无上访,科学发展无旁骛的六有六无目标。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钱永林继续在脑转群众观点转出实招,脚走群众路线走出实质,长期抓群众工作抓出实效,心系群众利益干出实事中,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能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得到上级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拥护、人民信任、百姓口口相传的“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