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在红色记忆中汲取扬帆起航新动力
作者:中共元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冯相 发布时间:2021/6/8 9:43:44 点击率:5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有南湖红船、南昌枪响,有星星之火、漫漫长征,更有红军长征过元谋阻击白酒坡、攻占元谋城、抢占龙街渡、架桥石花滩、阻截盐水井、镇压敌团总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唯有以史为镜,知古鉴今,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奋斗营养,才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积蓄动力、扬帆起航,奋勇前行。
学史明理,在红色记忆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党史里,既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1935年5月,中央红一军团按照中央军委部署,从武定县兵分两路进入元谋,计划抢占元谋龙街渡口。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反动宣传的影响,红军途经元谋村庄的群众偷偷跑到村旁的山箐里躲藏,红军攻占县城后,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号召各民族团结起来闹革命,播下了革命火种,当红军撤离时,14名青年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北上抗日,100多名村民星夜为红军带路和运送物资。红军长征过元谋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做出了完美诠释,也正是因为我们党自身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确保了全党上下始终能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往无前、再创辉煌。
学史增信,在红色记忆中感悟为民情怀,坚守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红军长征过元谋,开粮仓、打土豪、绘标语、传思想,始终严守“不惊民,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规定,无论刮风下雨,或是蚊虫叮咬,红军都不进入民房,或是在街道屋檐下、或是在村寨场坝里露宿,为了尊重回族同胞风俗,红军从不进入回民厨房,在向当地群众借用物品时,均在物品上写有“用后如数归,若有损坏照价赔偿”的标识。红军以严明的纪律和亲民爱民的行动赢得了穷苦百姓的信任与爱戴。百年风雨,初心如磐。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把“守初心、践使命”落到实处。
学史崇德,在红色记忆中感悟革命精神,淬炼忠诚品质。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传承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1935年红军进入云南后,蒋介石料定红军必渡金沙江无疑,便致电云南省主席龙云下令武定县、元谋县毁船封江锁渡,企图将红军消灭于金沙江南岸。5月3日,红一军团抵达元谋龙街渡南岸,搜集木材在石花滩处架设浮桥,由于龙街渡口两岸山岩陡峭,江面水流湍急,加之架桥材料缺乏且敌机突袭,渡江遇到极大困难。5月6日红一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电令,留下小部分部队继续佯装架桥,全师部队连夜直奔皎平渡渡江,5月9日,红一军团顺利完成渡江。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问题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学史力行,在红色记忆中感悟政治担当,奋勇担当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当前,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全体党员同志务必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鉴往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转化为做好工作的能力水平,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