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规范化管理 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宜就镇党建引领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实训基地综述
作者:宜就镇党委 发布时间:2023/1/30 15:18:20 点击率:0
近年来,宜就镇党委针对集镇存在的政府没钱管不好、群众无序不好管、制度缺失没法管的现实问题,打破集镇必须由政府管理的老思维,创新性提出“乡村治理小区化”的理念,由镇党委主导,政府、群众、企业合力推进,通过党组织+业主+企业的管理模式,打造了宜就镇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实训基地,投入148万元建设经费,兼职教师12名,建成以来,共举办培训班345次,培训人数5200人次。实训基地以“一屏管全镇”的形式,在综治中心配备主监控设备一套,对集镇重点区域和12个村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全镇辖区内新增视频监控点367个、安装违章停车抓拍球7个、大喇叭10个,规范化设机动车智能停车泊位289个。
党建引领,创新物业管理思路。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径方法,探索试行把整个集镇当做一个住宅小区来进行管理,创新性提出“乡村治理小区化”的理念,通过公开竞标引进永仁仁德物业公司,组建由居民代表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分别成立仁德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全面推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宜就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双向进入、交叉兼职”,互相沟通监督,逐步构建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村“两委”、物管公司、业主委员会“1+3”集镇综合管理模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红色物业”管理局面,推动物业服务融入乡村治理。
联动共治,创建红色治理体系。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理顺村党组织、物业公司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厘清工作职责。选派宜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物业公司党建指导员,协调指导物业管理工作。建立物业公司议事协调、联动服务工作机制,在集镇设施改造、环境治理、物业费收缴、日常物业服务管理等事项中,通过召开联席会、听证会、业主大会等形式开展民主协商议事。目前,已组织开展联席会议18次,协商解决矛盾纠纷50余件,居民关注的重大事项40余个,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基层解决,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党建引领的“红色纽带”,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明确供需,创立委托服务事项。结合集镇管理服务需求,通过“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管理新模式,业主委员会将水费、垃圾清运费、摊位费、停车费、小广告治理费五费收取和自来水供维、垃圾清运保洁、绿化美化亮化、停车管理、公共设施维保、市场秩序维护、街面巡逻、收费管理、摊位规范、广告治理十项职能,全权委托仁德物业公司实施。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好业主,仁德物业公司相继建立健全了保障应急、保洁管理、自来水管理、收费管理、公共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绿化管理服务队六支队伍共19人,全天候为集镇提供优质服务。
智慧赋能,创造“数字宜就”样板。坚持把治理与管理、治理与服务、治理与效能相结合,推行“党建+”“互联网+”管理模式,上线运行永仁县智慧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行“三色识别”建档、“六个流程”管理、“五级联动”包保矛盾纠纷化解“365”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件。自筹140万元资金,在全镇新建视频监控点367个,安装违章停车抓拍球7个、规划建设智慧停车扫码地灯泊车位269个,有效遏制了车辆违停、违章等现象的发生,为创新应用智能化推动基层治理提供了硬件保障。依托科技手段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云视讯、楚雄治理通、智慧党建、村村通等信息平台,按照社区化理念推进乡村治理智能化,将信息管理终端延伸到村组,建设“数字宜就”平台,利用数字手段进行有机衔接,上下联动,实现镇村组实时调度,推动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突出自治,创优共建共治格局。始终突出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村党员、村小组长、保洁员、典型模范户作为中心户,强化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的“四邻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社会治理工作。2021年以来,共动员群众13000余人(次),发动群众建立村规民约500条,大力推行“奖勤曝懒”“红黑榜”“爱心超市”兑积分等系列激励机制,评比“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50个,开展以“庭院居室环境美、‘双带’致富生活美、孝老敬邻家风美、诚信立德心灵美、助人为乐行为美”为重点的综合型美丽庭院评比建设,着力营造群众比学赶超、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大格局,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治理全民化、社会化。
“治教合一”,开创党校培训新途径。利用宜就镇综治全响应中心平台,开展“数字宜就”基层治理的同时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基层治理与教学课堂的有效衔接,构成了党校对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整体参与、深层次的参与,形成了治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了教学课堂与治理手段的有效衔接,实现了“治教”合作跨越式发展,依托实训基地建立基层治理平台,由省、州、县领导,开展各乡镇实训基地间横向学习与交流,促进师生交流、经验交流和对外交流,为进一步优化基地的教学与管理打下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