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永仁
作者:起佳宏 发布时间:2023/2/23 15:47:32 点击率: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永仁县结合实际抓实“五个着力”,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衔接、振兴工作,奋力蹚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着力坚守底线,夯实乡村振兴新根基。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是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走访、防贫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动态监测帮扶“2555”工作法,2022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08户319人,风险消除75户201人,风险消除回退7户14人,风险再标注13户37人,现有监测对象1230户3238人。二是提高帮扶工作实效。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3+1”工作机制,聚合91家中央和省州县帮扶单位、3447名挂联帮扶干部力量,对全县脱贫户6238户22020人和监测对象1230户3238人实现全覆盖挂联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稳定消除风险。至今,风险已消除995户2625人,风险消除率81.07%,剩余风险未消除235户613人,做到监测、发现、帮扶无缝衔接,切实提高帮扶工作实效。
着力聚焦“特”“优”,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坚定不移围绕打造特色林果产业树品牌,一是实施乡村振兴“8+1”计划(农民人均8亩经济林果+1头肉牛)。全面实施农业全领域组织化,推进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着力打造“高原特色错季精品水果”品牌,水果保有面积16.8万亩,挂果10.52万亩,产量10.64万吨,产值9.25亿元。成功发放全州首笔“金牛贷”800万元,累计发放6671.91万元,新增肉牛养殖10489头,存栏达4.995万头。二是突破关键环节。牢牢抓住品牌、质量和标准三个关键环节,绿色食品认证大幅增加,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66个,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2个,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产品8个。
着力富民增收,彰显乡村振兴新价值。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的鲜明导向,开展增收专项攻坚行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一是产销结合拉动着力增加经营性收入。全面推动草莓、板栗、核桃、冬枣、芒果、油橄榄等特色林果从种苗端到销售端实施全过程组织化生产,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70万元,同比增长20%。鼓励各级定点帮扶单位采购我县消费帮扶产品。脱贫人口人均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4088.86元提高到2022年的4788.53元,增长17.11%。二是稳岗就业推动着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557户10637.9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132人次,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254人。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461人、保洁员和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760人,安置就业1222人,同比增加170人,增长28.8%。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21年的6373.98元提高到2022年的7399.82元,增长16.09%。三是落实政策促动着力增加转移性收入。项目支持调动,2022年实施总投资3619万元村集体经济项目12个,直接带动486户2051人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和增收。金融投入带动,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21户3567.4万元,推广“富民贷”64户908万元,有效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壮大。政策支撑促动,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楚雄州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措施的通知》,按时兑现各项惠农惠民补助280.96万元。脱贫人口人均转移性收入从2021年的1032.26元提高到2022年的1175.59元,增长13.89%。四是加强管理联动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规范和加强经营性项目资产收益管理,盘活扶贫项目资产,努力提高集体资产收益率,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性收益、产业合作收益等增加财产性收入。脱贫人口人均财产性收入从2021年的192.51元提高到2022年的238.53元,增长23.91%。
着力改革创新,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大投入是关键,改革创新是法宝。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整合项目、资金1.44亿元实施项目116个,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三产融合发展。二是深化改革创新。率先在全州开展合作社增量提质工作,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3个、家庭农场325个绑定5855户21374人脱贫人口。强化就业创业保障,整合资源,在全州率先建成“零工驿站”和“租赁社区”,解决了无固定规范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乡村就业更加充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宜就镇全面统筹推进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平台联建、镇村联动、产业联发、利益联接”模式,建成全州实体化运行的第一个镇级平台公司,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打通了三产融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镇村联动”乡村振兴新路子。
着力完善设施,扮靓乡村振兴新风貌。统筹农民主体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外普拉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经验,在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现场推进会上交流。二是推进“四美”乡村建设。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1万座,提前一年完成任务。打造了底么鱼、猛古腊、乍石等为代表的“四美”乡村示范点43个、美丽村庄15个,的鲁、老怀哨等4个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云龙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莲池乡获评州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拉姑等4个行政村获评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夜可腊大奋田等10个自然村荣获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永仁县将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成效。
(县乡村振兴局 起佳宏)
下一篇: 中和镇转作风力促政务服务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