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绿领党建”品牌 富了百姓绿了荒山
作者:杨瑞平 陈嬿如 发布时间:2023/2/9 15:06:44 点击率:0
近年来,永仁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光伏产业与蚕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发展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全面打响“绿领党建”品牌。
“支部带动”发展板下经济。充分发挥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建立了“政府属地+企业主体+农户主责”的管护责任体系和“公司+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及“党委统筹+支部收益+农户受益”分配机制。维的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整合资源扶持合作社和农户,组织桑农开展技术培训及外出观摩学习,协调处理管护中的困难和问题。发动龙头企业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蚕茧收购合同,蚕茧同等质量下每公斤补贴0.5元。第一年度租金用于抵扣栽种成本,从第二年度开始租金50%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立竜党支部阵地建设、党员培训教育等支出,30%用于鼓励和扶持板下蚕桑产业发展,提高桑农管护积极性,实现林光互补项目常态长效管理运行。以维的观音岩光伏发电项目为试点,调动政府、企业、干群各方力量,全力谋划推进板下蚕桑种植。通过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地块开挖、桑苗调运、配套建设等工作,已完成种植桑苗6万余株,种植覆盖面积达600亩。
“桑园上山”拓展一地多产。永仁县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桑叶产量高、叶质好,蚕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1.3万亩,蚕桑产业年产值达1.39亿元以上,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随着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的推进,破解“桑粮争地”矛盾问题逐步凸显。为切实保护好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将目光瞄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巨大的可利用土地空间,结合板下种桑易种植、便管理、见效快,以及桑树定期修剪不影响光伏板发电等特点,蚕桑产业发展主动让地于粮食生产,推进“桑园上山”,在充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蚕桑产业融合良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对在建和拟建光伏用地初步不完全排查,全县还有可以利用发展桑园种植地块2000余亩,将为破解“桑粮争地”矛盾拓展充足的发展空间。
“林光互补”促进集体增收。拓宽集体经济新渠道,多方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参与到“板下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业与产业之间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同体,以“板下经济”为支撑,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互利共赢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造血点”,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变村集体经济单条腿走路为“多条腿走路”。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式太阳能光伏电站5个,在建项目7个,总装机容量达130.8万千瓦,总占地面积达2.6万亩,其中可利用林地面积达6944亩。面对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大量的板下和板间可利用土地资源,县委政府积极探索、大胆先行先试,将光伏发电与林业种植有机结合,把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修复与农光互补和“林光一体”产业协同发展一体谋划推进。利用光伏板间空闲地栽桑养蚕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男女老少兼宜,可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见成效,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共同增收,村民共同致富。
“利益链接”实现多方共赢。在推动林光互补发展“板下经济”过程中,永仁华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土地资源。成立永仁荣丽养殖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在管理过程中优先考虑附件村民务工需求。管理过程中普通农户通过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增收,养蚕户、监测对象、低收入群体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种桑养蚕,实现稳定增收。乡党委政府负责统筹调度,整合资金资源扶持合作社。维的观音岩光伏发电项目6万余株板下桑树成效后,每年将带来近36万元的经济收入,通过充分利用光伏板下剩余空间,将农业产业植入,实现“上发电、下种植”,达到“林光”互补的需要,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一地两用,既绿化了荒山,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赢”发展,也为下步全县其他林光互补板下经济发展树立可参考、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县委组织部 杨瑞平 陈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