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三线精神 永远当仁不让 ——在2023年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七一”主题党日上的党课
作者:永仁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6/30 10:43:27 点击率:0
同志们:
“七一”前夕,全县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是我们连续几年的一个好做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种方式纪念党的生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一起感受了三线精神的伟大荣光,回来后再次来到永仁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共忆初心,共谋发展。借今天的机会,结合永仁的发展实际和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三线建设这个主题,这既是接受精神洗礼、加强党性教育锻炼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意志、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举措,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上午大家在三线建设博物馆有了深入的了解,“三线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永仁人,我们必须要清楚,永仁县各族干部群众在服务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大局,对攀枝花钢铁基地和渡口市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支援和无私奉献,要这些光荣历史始终铭记于心,更要让“三线精神”发扬光大,激励一代又一代永仁人民投身永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这也是我们建设三线建设展览馆的初衷。59年前,无数三线建设者从祖国各地奔赴三线,怀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无私地奉献他们的青春才华,抱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决心,在一道道山沟中建起数千个企事业单位,创造出诸多大国重器。其中,我们旁边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就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毛泽东讲过,“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着觉”。建设初期,攀枝花仅有一条通往云南永仁的简易公路,1965年开始,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部委)超过10万人的“三线建设”建设大军陆续涌入永仁到达渡口(1965年,攀枝花特区为便于对外保密改名渡口市,1986年重新启用攀枝花市名),永仁也就成为了全国支援“三线建设”的主战场、第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永仁对三线建设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两次区划调整支援渡口市(攀枝花市)建设。1965年7月1日,正式将仁和、大田2个区共27个人民公社、507个生产队、9014户52338人移交渡口市管辖;1974年9月4日,正式将平地公社、大龙潭2个公社共15个大队、151个生产队、3301户、20587人移交渡口市管辖。两次区划调整划出了54.80%的人口,38.50%的国土面,52.80%的耕地,99.7%以上的矿产资源和60%以上的地方财源。二是全力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一方面是解决基地人员吃住问题,承担支援人员过境的食宿接待,每天要解决近千人的吃住问题;可另一方面还为基地人员提供了数以万计的生产生活物资(全县共筹集红白萝卜等各种鲜菜170多万公斤、干菜5万多公斤,从大姚、南华、楚雄、华坪调进大米335万公斤,面粉25万公斤、大豆17万公斤,除县内收购活猪8000头、菜牛263头、菜羊940只外,还调进活猪1905头、蛋7000多公斤、鸡300多只及时供应各工程地。生产瓦片250万片,石灰2550吨,收购锄把24111根、扁担46400根、抬杠15800根、粪箕19500对、草绳125300对、稻草26400公斤、茅草166000公斤、草席6000床、草垫4290床,及大批木桶、木缸、挑萝、建房铁件、抓钉等物资。组织劳动力88964人次为拉姑林业局抢修林区公路78千米、养护28千米、盖房285间、搬运物资5260件,无偿砍伐104万立方木材支援各工程地)。三是支援成昆铁路建设。帮助筑路铁道兵解决住房问题,腾让出房屋7175平方米支援部队住宿,提供大量修建住房和各类物资(茅草170万斤、稻草35万斤、椽子10万根、压条11.5万根、竹子1万斤、抬杠1万根、粪箕8.5万对,另外平地、永定两地组织生产建房所用的全部砖瓦、石灰);征占、租用土地556.76亩;抽调民工2000余人直接参与成昆铁路建设。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三线建设”时期,正逢永仁人民生产生活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为支援“三线建设”,全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让毛主席放心,要为党中央争气,做到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决不拉后腿,宁肯少吃一点,也要让建设者安心。全县人民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不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倾其所能、倾其所有,“顾大家、舍小家”,为支援“三线建设”作出了突出而特殊的贡献。还有一个背景大家也要清楚,“三线建设”时期正逢“文革”时期。尽管当时永仁县内部比较乱,县委、政府领导多次遭到造反派的揪斗和批判,但永仁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支援“三线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没有改变,没有因为自己的“乱”而影响到全国的“三线建设”大局,这在当时的地方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历史充分彰显了永仁人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服从国家大局的高尚情怀和吃苦耐劳的崇高品格,充分诠释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去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重点生态功能区)考评排名全省第一,获评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三化一平台”智慧农贸市场、全民健身周末赛、“五院共建”医共体改革、末端救援力量整合、“零工驿站”“幸福里”社区建设等工作典型先后在省州推广。我县先后获评国家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云南省美丽县城、省级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示范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2022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州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永仁教育初见成效,连获三个“一等奖”,今年高考更是创造了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凝炼了“永远当仁不让”的永仁精神。可以讲,这些和“三线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离不开的。进入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永仁的重担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必须传承好“三线精神”,大力弘扬“永远当仁不让”的永仁精神,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永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永葆一心向党、赤胆忠心的忠气。
当初,三线建设者们把三线建设看作神圣的事业,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全力以赴,听到党和国家的召唤,离开家乡、亲人、朋友,义无反顾来到“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攀枝花,体现的正是一心向党、赤胆忠心的忠诚。早期建设者之一、攀枝花原市委书记秦万祥,从未忘记50多年前请战书上的决心:“亲爱的党啊,请你相信我吧,让我到大西南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他说,第一天批准同意,第二天准备行囊,第三天就上路了。行动之快,不亚于人民军队接受战斗命令,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都不退缩、不逃避,迎着困难上,党让去哪就去哪,没有半句怨言。
“三线建设”的历史昭示我们,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确保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座的领导干部,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将忠诚于党根植于魂,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在新征程道路上不迷路、不偏航、不掉队。
二、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保持艰苦创业的拼搏激情,永葆苦干实干、奋勇争先的志气。
“三线”建设者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攀枝花市建设。队伍乍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床铺,睡在地上;没有菜吃,盐水下饭;没有照明,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灯;没有水就到金沙江去端,从无到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大军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攀钢及时出铁、冶炼技术日益精进,成昆铁路顺利通车,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拔地而起,汇聚为钢铁之城。期间也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大家早上看到的“宝鼎青松”亓【qí】伟,他说过,“困难是等不走的!咱们就算掉下几斤肉,洒下几缸汗,也要劈开宝鼎山!”他带领200个工人,义无反顾地来到矿山之上,28个日日夜夜的鏖战中,亓伟和工人没有洗过一次热水澡。在夺铁大会战中,老工人李黑子得了痢疾,坚决不下火线,把裤腿一扎,在高炉上干了几天几夜。被称为吊装“抱子王”的刘宝祥,年过半百,身患高血压和胃病,成天奔忙在现场,他说:“干革命就要有一股子雄心壮志,大庆工人能让石油流成河,攀枝花工人定叫钢铁堆成山”。再看成昆铁路的建设,30万筑路大军面对的是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质复杂的“修路禁区”,战士们靠着一把把铁锹、一辆辆推车、一个个风枪,打通了成昆铁路。如今已79岁的铁道兵战士张执经回忆当年奋战在白虎山隧道的情景:“当年进隧道衣服就没干过,脚泡得像鸡爪一样,基本每天出来除了牙齿和眼睛,全身都是泥浆”。1083公里的铁路,有2000多人长眠在这条铁路线上,平均每公里就大约有2名筑路者牺牲,可谓是“一寸铁路一寸血”。
习近平总书记常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回首过去,三线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通过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展望未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永仁,同样需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艰苦奋斗。和当时的干事创业条件相比,现在我们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过去几年好日子过惯了,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前怕狼后怕虎,遇到问题绕着走;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满足于差不多、基本可以,不与先进找差距,只与后进比优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沉溺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对“进步”也没有什么追求,一副“你耐我何”“躺平”的样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钟都撞不响,一年、两年过了自己的那块工作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家可以扪心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状态,或者这样的心态;自己分管的部门和领域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不需要大家掉下几斤肉,洒下几缸汗,甚至搭上生命危险,只需要大家落实再细一点,推进再快一点。但讲实在的,大家的工作很辛苦,县长我们一天工作也很累,但是一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什么?10万人民交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没有道理、没有借口,不努力工作,你不努力工作,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和职责。传承三线精神,需要我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披荆斩棘、爬坡过坎,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激流勇进,以更好的姿态、更强的能力服务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永仁的伟大事业。
三、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激发勇于创新的澎湃动力,永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胆气。
三线建设期间,环境十分艰苦,无数先辈始终保持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毅力,不断攻克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在既没有完整技术资料,也没有试验经验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仅从“呆矿”里取出了铁,炼成了钢,在此后的5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们发扬三线精神,一直突破着“不可能”。从时速200公里的中国第一批高速钢轨,到时速350公里的100米长尺钢轨,攀钢含钒钢轨在业界创下多个第一。 我国现在已经投运的高铁,有70%的铁轨都来自攀枝花。同样,成昆铁路的修建,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1985年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一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再看攀枝花,10多年前,攀枝花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而今,攀枝花的空气环境质量居全国城市前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双管齐下,康养产业也走在了前列,这些依靠的就是三线精神支撑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从永仁来讲,现在我们发展很困难,经济总量小,人口少,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有很多地方比不上其他县,这些大家比我感受更深刻。当然,这些都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问题也不是永仁独有,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更要保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胆气。干部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干部自身决不能成为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万事俱备,要我们何用?
我常讲“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要有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我们也做不到,但是我要求我们一定要选准赛道,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充分发挥增量优势,以特色出彩,以特色赢人,为全州全省多出经验。月初州委刘勇书记到永仁调研,跟我们讲永仁是出经验的地方,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下来,这些方面大家要多下功夫,牌子打出去了,后面没有下文是绝对不行的。
四、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坚守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永葆克己奉公、竭诚为民的正气。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奉献者用血汗堆积出来的,人们一来到世上就是受益者。三线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有的奉献热血和生命,生命的付出是最高的奉献;有的奉献青春和才智,有的奉献辛劳和汗水,“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在那个时代,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者们发自肺腑的呼声。有的人多年不回家探亲,放弃了与父母妻儿的温馨团聚;有的人积劳成疾、疾病缠身,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利益,无怨无悔。他们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精神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到梁家河当知青算起,已经为党和人民奋斗、奉献了整整55年,他甘入苦海、夙夜在公、以身许党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人讲奉献的光辉榜样。
当前,我们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有理想、有情怀、能奉献。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具有或失去了先进性。从奉献的角度分析,集中表现为不讲奉献讲索取,不比奉献比享受。比如:有的入党动机不纯,入党不是为了奉献,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在忏悔时承认,自已就是个“官迷”,入党就是想搞个官衔;有的开始有奉献精神,但随着地位的变化,奉献精神就消失了;有的愿意多干事,但一干事就要求“回报”,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有的看上去很敬业,但他的“奉献”主要是作秀,是在沽名钓誉……等等这些不讲奉献、不真奉献、不常奉献的情形,都是与共产党员的称号不相配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每代人的奉献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善于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三线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以创新精神理解奉献、实践奉献、诠释奉献,讲实打实的奉献,而不是假把式的奉献;讲一辈子的奉献,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奉献,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
五、传承“三线精神”,就是要提升团结协作的干事境界,永葆自强不息、合力攻坚的锐气。
攀枝花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98%的城镇人口来自全国各地,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成,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团结协作的结果。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在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下凝聚在一起,使攀枝花形成相互支援、团结友爱的新型社会关系。在历次工程会战中,各施工单位根据建设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包括我们永仁,周边几个县,都在全力支援攀枝花和成昆铁路建设,最终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永仁要发展,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又在于县四班子和在座的各位,我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永仁发展的状态。我讲过一句话,今天我再讲一遍,事业成功有三要素,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把事业干成,三线建设就是最好的证明,永仁今天也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永仁的事情干好。同时,大家在一起搭班子,是组织安排,是事业需要,也是难得的人生缘分,一定要珍惜这种缘分,相互之间要多理解、多包容、多支持,多看优点、多看好处,不要老盯住别人的缺点、短处,工作都是组织安排的,多干点,少干点,不要斤斤计较。包括人大、政协的同志,永仁工作没有一线二线之分,没有一个班子是旁观者,没有一个干部是旁观者,我们大家都要冲在前线,战斗在火线,决不能一班人在干着、一班人在指着、一班人在说着、一班人在看着,我们大家都要干,干多干少是一回事。
同志们,三线建设,凝结着先辈们的鲜血、泪水和汗水,沉淀着永仁人民的努力和付出,饱含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奋斗史、创业史、发展史,更是我们“永远当仁不让”永仁精神的不竭动力源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于“永远当仁不让”永仁精神的内涵,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也做了深入研讨,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结合着“三线精神”,我初步总结成:一心向党、赤胆忠心的忠气;苦干实干、奋勇争先的志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胆气;克己奉公、竭诚为民的正气;自强不息、合力攻坚的锐气。今天也是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来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指导推动全县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从未有过的坚定、从未有过的底气、从未有过的清晰、从未有过的紧迫,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百倍努力、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