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乡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作者:罗文康 发布时间:2015/12/17 10:21:11 点击率:0
近年来,西山乡针对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农村“差乱差”等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净化、绿化、硬化、美化”的目标。
构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工作,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华山松种植等林业项目的实施力度,目前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0000亩,退耕还林8922.5亩,荒山育林14784.8亩,华山松种植3378.9亩,全乡森林面积达51.39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7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消耗林业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控制大白芸豆、苦荞等粮食的种植面积;积极开展水土保护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标准落实好环境卫生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高起点地做好村庄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门前“三包”和公共卫生责任区工作,并由村委会牵头,村民小组卫生监督工作组每周评比一次“卫生星”,做到建设成一村,彻底改善环境卫生一村;乡村分别成立公共卫生突击队于每周二开展卫生大扫除,认真抓好乡村驻地、交通沿线和公路主干线村组的“三清洁”工作。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纳入村委会任期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生态环境考核和生态保护方案;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管住卡点、管控面源,重点加强对西山大桥和团结检查站点的管理,严防森林资源从西山流出外地;严厉打击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私拉黑运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严防森林火情的发生,护林防火戒严期一律严禁野外用火,发现火情打早、打小,保住林区的平安。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和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推进生态保护意识进课堂、进学校、进村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移风易俗,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保护森林不烧柴,家庭生活多用电”,实现了全乡学生食堂不烧柴只用电,烤烟烘烤不烧柴只烧煤。结合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年内发放3364套电磁炉、电饭锅,将有效解决3364户农户的生活习俗。
开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从生态示范工程的创建入手,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行农村厕所、垃圾焚烧池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总投资30万元,共建设105座的农村三格式卫生厕和65座的农村垃圾焚烧池,这将在往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对改变全乡人民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在整村、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力实施节能灶、厩改、沼气池、太阳能澡池等项目建设,年内将完成417套的太阳能热火器的补助项目。项目的广泛推广与运用,逐步实现全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