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过硬措施 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李洋 丁洪涛 发布时间:2016/10/24 14:58:14 点击率:0
针对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洱源县紧紧围绕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时间表、路线图,采取过硬措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共享理念为指导。2015年以来,洱源县面对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强化宣传教育,树牢共享发展理念,明确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坚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采取强硬措施,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使共享发展理念在全县生根开花,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2.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89%。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洱源县认真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先后出台《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贫困县退出、易地扶贫搬迁等12个配套文件,并以“三个聚焦”加快推进各项核心工作。一是聚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按照贫困人口发生率低于3%的标准,算好时间账、任务账、经济账,集中抓好西山、乔后、炼铁3个乡镇181个自然村的项目实施,尤其集中抓好贫困群众年内脱贫问题,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二是聚焦脱贫验收标准。贫困乡镇、贫困村退出,除贫困发生率低于3%外,贫困人口退出的关键是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该标准,把脱贫人口细化到户、精准到人,着力解决“房子”和“票子”的问题。三是聚焦“七大工程”,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3项核心工作,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开展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脱贫对象精准识别、区别情况精准施策、瞄准靶心精准发力,是做好精准脱贫的基础。洱源县西山乡、炼铁乡、乔后镇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乡镇。2013年,乔后、西山、牛街3个贫困乡(镇),17个贫困行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59户共23150人。今年以来,洱源县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县乡摘帽、村组出列、群众脱贫”的要求,严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全县共剔除376户1437人,脱贫3374户13838人,新进入2062户6277人,返贫28户86人。目前,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90户15002人,其中低保户与建档立卡户“两户合一”的有1887户5818人,分别占建档立卡总户数和总人数的43.99%和38.78%。通过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建档立卡户,为区别情况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加大投入为保障。洱源县在推进扶贫攻坚进程中,资金“瓶颈”制约的矛盾比较突出。为实现年底脱贫摘帽目标,洱源县多方整合资金,规划投资19.14亿元,按照“八项思路、七个一批、八个加强”的思路,挂图作战,倒逼推进。到今年8月,第一批易地搬迁1559户完工1293户、入住284户;第二批易地搬迁901户全面启动,发放易地搬迁建房贷款1559户9267万元。发放产业发展补助4116.52万元、贴息贷款1.19亿元,并与8家企业长期合作,在50个行政村投入1610万元建立互助社。转移劳动力936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805人。实施17个贫困村中心完小提升改造工程,完成7所;资助87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成道路硬化54万平方米,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7.7%;建成大桥8座、人畜饮水工程16件、脱贫水窖850口。兑付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补助金1570万元。对无力脱贫的五保户、特困户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启动407户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实施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273人次117万元,减免新农合748户787人次。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洱源县给予每户建档立卡户不低于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上抓住建档立卡户参与这个关键,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党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来拉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以先“打耳标、拍照片”,再兑现扶持资金的方式发展养殖业。采用“涉农企业带、龙头企业带、农业合作社带、农业庄园带”的方式抓好产业扶贫。目前,在贫困地区种植山嵛菜、附子、灯盏花等经济作物4万多亩,养殖肉牛、山羊、生猪等牲畜2万多头,家禽1万多羽。在产业扶持贷款上,对无自主经营意愿和无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与本土21家企业合作的方式,通过把2千户贫困户的1亿元贷款资金投入企业经营,企业以投资收益和就业安置的方式对贫困户实施帮扶。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创新脱贫攻坚的机制。为此,洱源县以“四个强化”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强化指挥部职能。将多层级管理的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模式,解决好效率低的问题。明确指挥部的职能是“政策研究、工作指挥、督查落实”,发挥好政策解读、政策制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的中枢作用。二是强化镇乡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镇乡长深入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在一线作战、在一线推动、在一线落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三是强化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严格抓好驻村工作队员在岗、履职考核,真正做到“人在、心在、实在”,对一些庸懒散、不作为、“打蘸水”的队员实行召回制度。四是强化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挂包责任。所有挂包干部和包村部门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真包实帮、合力攻坚”作用的高效发挥。(作者系洱源县委书记李洋,县委副书记、县长丁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