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 吹响扶贫攻坚冲锋号
作者:尹立宪 樊娇艳 发布时间:2016/2/4 10:58:04 点击率:0
洱源县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2016年摘帽,2020年全面小康的总目标,“立下军令状,采取硬措施”,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推动作用、政治引领作用、服务群众作用、强村富民作用,全面吹响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以攻坚“排头兵”为前站,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组织和人才保障。洱源始终坚持以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选配好书记,配强好班子,建设好队伍的标准,采用选优配强、培好育强、严管实干、用好用活的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的有力开展。一是选优配强队伍。对全县9个镇乡3个扶贫开发工作站,下派266名县、镇乡、村优秀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帮扶,选派98名新农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为第一书记、择优选聘60名大学生村官驻村,配强队伍建设。二是培好育强干部队伍。以专题学习讨论、网上专题学习、知识测试、巡回培训等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培养。三是严管实干,以谈心谈话的方式强化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严格落实责任,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持之以恒推动干部作风建设。四是用好用活后备人才。把党建工作深入到专业合作社、志愿者协会等活跃组织,做到了哪里有党员有组织哪里就有党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贫困地区组织再拓展、功能再延伸、服务再深化,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侧翼,为扶贫攻坚战凝心聚力。洱源基层党建始终把百姓的幸福安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多渠道方式为保障,确保服务群众多样化;以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确保服务群众有效果;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为阵地,确保服务群众有场所。真正以优良的服务、务实的态度,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赢得群众的信任,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一是多样化多渠道探索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严格落实党建经费,进一步提高村组干部岗位补贴标准,激励了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财政继续投入100万元,重点扶持1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累计投入“股份合作”资金1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基层队伍干事创业提供保障;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农户”发展模式,争取信贷资金4000万元,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二是以网络化手段,坚持服务群众不出村、服务事项普遍性原则,投入180多万元,建成101个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共办结为民服务事项2000多件,切实把群众跑变为干部跑、互联网跑。先后组织64个县级部门1785名在职党员到基层(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抓好机关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对口共建帮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扎实推进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2014年至2015建成273个党支部活动场所,确保2016年底前实现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目标。让活动场所真正成为了党员活动室、群众议事决策中心、为民服务点、文体娱乐中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汇聚民智、凝聚人心。
以项目化为主阵地,向扶贫攻坚战发起总攻。洱源始终把党建工作充分融入扶贫工作中,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建设,有攻坚克难的工作就有党员冲在前,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资金项目,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确保扶贫取得实效。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洱源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总投资1.6033亿元的西山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顺利进行,累计完成投资8792.6万元,占计划的54.84%。总投资1.6014亿元的炼铁乡扶贫开发整合推进项目基本实施结束,累计完成投资4.4884亿元。总投资4649万元的黑惠江连片特困地区乔后镇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实际完成投资604.66万元。总投资1645.29万元的3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和总投资692.81万元的5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