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创新举措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6/5/31 9:24:14 点击率:0
洱源县着眼县情,站高谋远,强化措施,夯实责任,找准抓实脱贫攻坚关键点,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高位推进脱贫攻坚战高位推进扶贫攻坚脱贫摘帽工作。
全力抓好新一轮“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根据《中共洱源县委办公室 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精神,40名处级以上领导、89个县级部门、2488名干部职工按照结对帮扶“532”制度(县级领导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科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实现了对5759户贫困户“挂包帮”全覆盖。“挂包帮”工作分三轮实施。结合“每年不少于1次回访,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回访人员督促指导力度,督促回访人员再次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
全力抓好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组织人员进村入户细致核实,按“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对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逐户逐人核查,通过看收入、看住房、看家庭财产、看家庭成员结构、看生产生活条件,详细算帐,找出“最穷贫困人”,并通过党员会、村民会议进行比较评议,公示确认,镇乡抽查审核公示,县委政府抽查审定公告,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进有出,“最低保障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得到群众认同,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
全力加快贷款发放速度。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易地搬迁户可获得不高于6万元的贴息贷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可贷5万元,建档立卡户和产业发展示范户可享受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涉农龙头企业可获得300万元以上的扶贫贴息贷款。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产业发展资金缺乏等问题,严格按照《洱源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督促各镇乡和各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协调解决好贷款问题;同时协调放贷银行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增加办理贷款的窗口和人员力量,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确保贫困群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金融扶贫贷款支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实施项目和产业发展。
全力抓好挂图作战。围绕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四通二有一降一高”、贫困村出列实现“四通四有三解决一降一高”,贫困户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五无一超一受益”的目标,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工作倒逼推进机制,从县扶贫指挥部到镇乡、村一律设作战室,采取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构成、到村到户工作量、工作进度等情况绘为作战图,上墙公开,细化各项指标,补齐短板,提升脱贫效率,做到工作情况及进度一目了然,因户施策相互促进,确保如期退出贫困县。
全力充实镇乡扶贫工作机构。为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各镇乡要严格按照“3个建档立卡贫困镇乡建立5至10人组成的扶贫工作站,其他镇乡要配备专职干部,设立3至5名扶贫专干”的工作要求调整充实扶贫工作人员,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专人专职专责,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落实。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作用,强化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下步将出台《洱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召回三问责”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健全督促检查长效运行机制。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组和办公室将按照《洱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召回三问责”实施细则(试行)》和《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办法》每天深入镇乡、村一线,就基层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岗在位情况、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