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全面建成小康洱源
作者:李洋 发布时间:2017/2/21 16:23:00 点击率:0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时刻,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以来,洱源县委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对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在吃透精神、凝心聚力、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努力全面建成小康洱源。
精心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一是县委高度重视,抓好学习部署。县委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及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意见,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县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宣讲方案》,明确了各镇乡党委、县级新闻单位宣传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任务和相关要求,按照年前启动、年后结束的宣讲计划,拟在全县各镇乡和部分县级机关开展13场宣讲活动,推动全县兴起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二是坚持领导带头,持续深化学习。近一段时间以来,县委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有计划地在全县组织开展党代会精神系列学习活动,先后采取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配合州委宣讲团到洱源开展宣讲等形式,迅速组织传达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浓厚氛围。洱源通讯等媒体开设“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专栏,推出了一批理论文章;洱源电视台集中刊播一批言论评论;洱源门户网站开辟专题,不断推出学习文章,集中宣传阐释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习党代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深刻认识到党代会是一次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聚焦跨越、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发扬民主、风清气正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进一步激发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使命意识。二是深刻理解了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全县各级干部群众通过全面学习,对党代会的主题,五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总体要求、指导原则、重大部署有了深刻理解,深刻领会到省第十次党代会反映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意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云南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当前洱源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三是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学习党代会精神的新谋划新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全面学习、深刻领会,用党代会精神谋划和部署工作,对照党代会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认真分析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使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成为深化认识的过程,成为引领发展、推动工作的过程。
结合实际,把省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洱源的实践中。一是坚持为民利民,持续发力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和教育扶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整合用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各类资源。建立和完善贫困识别、扶贫投入、脱贫退出、社会兜底等长效机制,全面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抓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大服务行业治理,强化环境执法,全力抓好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进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实现洱海源头“一张图”管控。加快推进洱海流域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PPP项目,启动实施流域六镇乡1.5万亩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建设。三是坚持互促共进,大力推广郑家庄经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同时,扎实抓好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四是坚持以民为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等项目,加大生态农业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农村力度,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五是抓实生态工业发展,围绕深入推进“全省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全省先进机械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邓川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扎实开展民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推动蝶泉乳业、洱宝实业等传统产业稳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等新产业加快发展,实现打造百亿工业园区目标。六是抓住省州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五年大会战”机遇,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交通及城乡发展。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温泉休疗度假基地”步伐。七是持续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断提升健康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创先争优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省级先进文化县,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强化社会保障,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水平。八是坚持构建和谐,推进法治洱源建设,巩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省级平安先进县创建成果。(作者系中共洱源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