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7/4/18 9:17:21 点击率:0
洱源县坚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升级版”,探索走出了一条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的路子。
实施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在贫困地区推行“党组织+X+贫困户”模式,选拔285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精准选派80名第一书记、28名大学生村官到重点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以项目化为抓手,投入100万元县级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全县80%以上村有2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发放4000万元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完成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三年规划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党建+洱海保护”。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管理责任机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流域6个镇乡党委、63个村(社区)党总支、421个村党支部的负责人和25条重点入湖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现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同时,紧紧围绕改善洱海源头生态环境和提升入洱海河流水质目标,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动员会和工作推进会议。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七大行动”领导组,组建“七大行动”指挥部,下设11个工作组,共有工作人员44名。其中,县选派工作队6支30名。建立纪检监察机关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纪律检查工作制度,设立6个纪律检查工作组,确保“七大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推进有力。
深入推进“党建+民族团结进步”。以郑家庄等先进典型为示范,坚持把民族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培养选拔一批熟悉民族文化、熟悉党建工作的带头人,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强战斗堡垒。集中组建了53个“两类组织”党组织,建成邓川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两类组织”党组织全覆盖,抓好中小学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党员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