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洱源跨越发展
作者:李洋 发布时间:2017/5/31 8:34:33 点击率:0
党的十八大以来,洱源县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县工作主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学习、全面领会,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洱源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在“常”上着力,坚持不懈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012年底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洱源县委就全县学习党的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作出部署。2013年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洱源县采取集中轮训、举办报告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添动力。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洱源县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活动全过程,不断深化对重要讲话的学习领会。2015年新春伊始,县委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建立学习情况月报告制度,推动学习常态化开展。同年8月,洱源被列为全省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示范点。2016年,洱源县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为重点的学习使用工作;2016年8月28日,全省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示范点会议在洱源召开。此后,县委对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分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在全县不断掀起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二、在“特”上突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
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效。洱源县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重点抓好五个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工作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全县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组织6次集中学习活动。二是抓好在职干部理论学习。在全县建立10个学习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学习。各单位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读本(2016年版)》为重点,每周组织半天学习活动,并于当月底向县委宣传部上报学习情况。三是抓好农村干部理论学习。县委把农村干部学习提升到全县层面统筹安排,县委常委班子多次深入农村与村民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农村干部理论学习做出表率。四是抓好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近几年,多次组建县级宣讲团,分赴全县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宣讲。仅2016年以来,就在全县组织了83场次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受众10218人次。五是抓好学习材料的征订和应用工作。共征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3317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6144册,做到全县在职干部和村干部人手一册,并把书籍配送到全县205个基层活动场所、90个农家书屋,确保学习材料全覆盖。
三、在“实”上用功,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洱源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前,洱源县各级各部门围绕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努力推动跨越式发展,推动工作,全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各项建设实现多方位突破。
一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合力攻坚实施精准扶贫。洱源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下辖6镇3乡9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9.54万人。2015年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90户15002人,贫困发生率为5.7%。2015年8月,被列为全省12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以来,洱源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围绕“八项思路,七大工程,八个加强”的总体要求,紧扣2016年底退出贫困县和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过硬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20.18亿元,实现2508户9762人16个村3个镇乡脱贫退出,全面达到“56910”的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2.01%。
二是牢记习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深入落实“水十条”和《洱海保护治理条例》,洱源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县和首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3年以来,投入2.23亿元,建成50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720户农户污水处理设施、122公里雨污管网和6座垃圾中转站,总投资10.54亿元的洱海流域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PPP项目一期工程启动实施。投入1.48亿元,治理主要入湖河道12.4公里、地震灾害隐患点208个,已建和在建湿地1.64万亩。这几年,洱源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为洱海保护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按照省、州党委的要求,洱源县抓实流域“两危”整治、村镇“两污”整治、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努力实现洱海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三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改善民生福祉。2013年以来,洱源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带动,深入开展“七进”创建活动,全面完成“十百千万”工程和“586”工程任务。凤羽、右所和三营省级重点开发特色小城镇扎实推进,建成邓川等3个中心集镇和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5个特色村寨、5个美丽宜居乡村、8个民族团结示范村。郑家庄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1.93万户,安装“点亮洱源”乡村路灯5432盏,乡村造林绿化153公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化惠民工程等建设。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近几年来,洱源县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党的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杨承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志林、“全国最美医生”李桂科、“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何国祥、“中国好人”罗连书等一批先进典型。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打造敢于担当的过硬队伍,为推动洱源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作者系中共洱源县委书记)(摘自2017年5月27日《大理日报》理论与实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