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凤羽镇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的探索实践
作者:杨永林 发布时间:2017/6/26 10:03:29 点击率:0
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如何关系到党的基层基础是否稳固,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战斗力的强弱,洱源县凤羽镇党委围绕“如何促进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这一难题积极探索实践,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实现了党员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全覆盖”,为推动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把党建工作拓展到家
该镇党委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特色产业链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依托,与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地域、村情,每个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地设立若干个“党员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设1名党员中心户长,每个中心户联系3至6名党员,每个党员联系2至5户群众。通过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逐步形成了“党总支—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五级联动的新格局,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多措并举,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
该镇党委通过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党组织的优势、资源和活力转化为发展的优势、资源和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有号召力、广大党员有凝聚力、农村群众有向心力。一是让党员形象亮起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能凝聚一股力量”,该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党员中心户成为宣传政策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交流思想的驿站、联系群众的桥梁。 二是让基层组织强起来。通过党员中心户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中心户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党组织职能下移,中心户服务前移,党员区域重组,阵地搬到家的党群活动新格局。三是让服务群众多起来。该镇党委着力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镇119户党员中心户与230多户等活动困难群众结成帮带对子,党员中心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帮助生产等帮扶活动,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投身“七大行动”干起来。将基层党建与洱海保护治理深度融合、互相促进,深入开展“致富先锋、环保先锋、和谐先锋”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带领致富、带头环保、带动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中心户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共同治污、共同维护文明乡风,争做洱海保护的参与者。五是在产业链上聚起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各种产业链上灵活聚集、引领示范的作用,把周围党员群众引导聚集在特色产业链上,促进了全镇重点项目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创新载体,筑牢“党员家庭细胞”
该镇党员中心户围绕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身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组织党员开展讨论,定期上门走访,积极发挥作用争当“六大员”。一是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主动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和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情况,提出农户发展致富、产业发展壮大和和谐建设的意见建议。二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及时向片区群众宣传党在建设农村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是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做扶贫帮困的热心人,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人,留守老、弱、妇、幼的贴心人,群众事务的代办人。四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及时了解掌握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动态,为片区群众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维护片区和谐。五是当好致富带头领路员。在个人致富的基础上,及时收集致富信息,传递给党员群众,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拓宽群众致富门路,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六是当好公益事业建设协调员。带头支持村间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公益事业,积极协调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作者系中共洱源县凤羽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