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三营镇创新模式鼓起村级“钱袋子”
作者:樊娇艳 赵丽娟 杨金梅 发布时间:2017/7/19 9:38:21 点击率:0
洱源县三营镇创新思路,依托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整合农村“四位一体”项目、探索“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面脱壳,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村机制,打造起脱贫致富“保险箱”。目前全镇10个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有9个。
强服务办实事 形成全面脱壳多方共赢格局
三营镇围绕拓宽村级收益渠道,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依托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实现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 积极为企业为农户服务,解决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村集体经济破茧脱壳。永乐村大力通过为入驻企业服务,为震生砖厂、永乐养鸡厂、肉牛养殖厂、有机牧厂、林果生态园5家企业做好企业服务,获得协调管理服务费0.9万元;同时,立足服务烟农,加大对410座烤房群设施设备维修管理,每年村委会获得业主支付的管理费共2万元;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通过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服务中心、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 实现多方共赢。永胜村积极引进美国大樱桃、葡萄、烤烟等种植项目,抓好特色作物种植,并在村“两委”牵头下,探索出了“基地+农户”模式,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又很好地保障了企业利益,实现了村企的双向促进、双向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同时该村还在积极筹建村级育秧工厂,继续为落户企业提供精准配套服务,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依托“四位一体” 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村新机制
三营镇通过盘查底数,充分利用村级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全省农村“四位一体”试点建设项目,将位于214国道旁有丰富地热资源和集体土地的士登村,选为“四位一体”建设项目试点村,开展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的村级“四位一体”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将投入286万元在2.46亩集体土地上建设温泉宾馆对外租赁。通过土地入股共建项目、土地租赁以及获取组织费等形式,建成后,预计每年将获得20—30万元的集体收入,将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四位一体”试点建设项目还将投入114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士登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三营村通过积极争取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100万元,自筹5万多元,建设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以农贸市场摊位出租、收取市场管理费用形式,预计每年将获得10万元集体收益。三营村、士登村在依托“四位一体”建设中,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提升改善了村容村貌,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村的新机制。
探索“村企村社一体化”模式 打造脱贫致富“保险箱”
三营镇通过探索“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加强与龙头企业等涉农经济组织合作方式,靠建强村级组织、发展合作经济,把分散的农户变成“捆”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在机制上找突破,在源头上“拔穷根”。
永胜村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成立了永胜村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统一购置饲料、药品等物资,由村聘请奶牛养殖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保障了奶牛品质,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永胜奶牛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奶牛养殖数达4000多头,村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同时,村党总支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九龙有机牧场、洱康蔬菜合作社、春雨烟农合作社、菜园沙场等多家企业,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后劲。
三营南大坪村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引导和扶持特色支柱产业发展,考察引进了楚雄州永仁县远南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辣椒上山,烤烟下坝”的方式,引进辣椒新品种 “二荆条”上山种植472亩,每亩纯利润3000元左右,将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直接经济收益140多万元;鼓励群众“借鸡生蛋”,租赁田地种植625亩烤烟种到坝子里每亩纯利润约4000元,直接经济收益将达250多万元。“同时,我们还采取‘土地流转、农户务工’的方式来盘活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