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实现“三个转变”
作者:李伟琛 发布时间:2017/8/30 15:47:30 点击率: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和难点在薄弱村、贫困村、“空壳村”,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摆在乡镇党委和行政村党总支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结合炼铁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实现“三个转变”。
炼铁乡是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乡镇,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经济收入少、来源单一、稳固增长难等困难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理解认识上有偏差。一些村民简单、片面地认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是村委会的收入,就是村“三委”几个人的“小锅灶”,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又用不着、也没受益;村 “三委”成员也错误地认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是村委会的额外收入,有更好,没有也不着急,反正各种财务规定严,好多时候也用不着。
(二)对村集体资源和资产的理解认识上有局限。有的村民小组和村民认为在我们小组地界内的土地、林地、水利、矿产等资源就是我们的,如有流转、开发等收益也只能是我们小组的或我家的,与全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没关系,所以各行政村就苦于没有集体资源、资产可用。
(三)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村三委干部普遍认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跟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反正都是集体的资金,自己又没有收益,还不如把自己家里发展好点,部分村社干部还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责任感不强,发展观念滞后,思想僵化,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上缺乏干劲和冲闯劲。
针对以上三个现实问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要努力实现思想上的“三个转变”。
(一)把“小锅灶”思想转变成“大锅饭”思想。要纠正部分群众和村社干部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理解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会、户长会等向群众解释宣传清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绝不是村委会的“小锅灶”,而应该是整个行政村群众共有共享的一笔集体资金,可以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扶贫济困、敬老爱幼、组织文体活动、服务群众工作支出等各项经费支出。同时要实行民主理财,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资金的使用审批,使用上可以由村民或村“三委”提出意见,经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同意后方能使用,要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和账目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解决账目不清、贪占挪用、滥支乱花等问题,使村民都能积极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动中来,并真正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二)把“小集体”思想转变成“大集体”思想。要突破村民小组和部分村民对村集体资源、资产理解认识上的局限性,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会、户长会等向村民解释宣传清楚国家的土地、林地、水利、矿产资源政策,把“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明晰,消除“唯我所有”、“自私自利”的“小集体”思想,对各小组地界内的集体资源、资产在流转、开发上的收益要先纳入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总账,在具体使用上可以采取“统一管理、各记其功、各尽其用、统筹使用”的方式,真正把全村范围内的集体资源和资产盘活,使其成为全村群众共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保障。
(三)把“要我干”思想转变成“我要干”思想。各级党委、政府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行政村和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在全县排名靠前、且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作为省州县优秀党组织书记推荐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优先提拔使用。对发展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县级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探索建立各村按照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的制度,由乡镇制定考核办法,对村“三委”干部进行奖励,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增加挂钩,引导村干部解放思想、促进发展。探索建立村干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董事会成员或监事会成员的制度,按照管理制度参与工作并领取报酬。通过各项激励措施的综合使用,激发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者系洱源县炼铁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