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杨建标自强诚信帮民富
作者:樊娇艳 赵丽娟 发布时间:2017/8/9 19:22:23 点击率:0
8月3日,在洱源县凤羽镇庄上村党总支书记何品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扶贫开发共产党员示范户杨建标家,探寻这位退伍军人、老党员在脱贫攻坚的“新战场”上,勇当先锋、自立自强摘穷帽的故事。
“不苦钱就不来”
进入杨建标家,穿着老兵纪念短衫的他在风雨中来回忙碌,正在和家里人酿酒。记者随口问道:“怎么还这么忙”?他笑言说:“不苦钱就不来,干农活必须靠苦,家里面的收入才高一点,天天闲着就一样没有”。
1996年,杨建标和妻子向银行申请了2千元贷款,加上积攒的4万多元钱建起了新家,然而,乔迁新居的喜悦还未消退,又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由于建新房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务,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因此获得了3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养毛驴。当问及会不会觉得3000元太少时,杨建标说:“3000元钱不算少了,靠党和国家的领导好、政策好,有了这点儿帮助,享受这一点就很感激了,其他的关键要靠自力更生”。
困难面前,杨建标不等、不靠、不抱怨,自强不息,带领家人毅然走上了脱贫摘帽的创业路。他先行先试,在自家山地上种了300多棵梅子和80多棵核桃发展林果业,果树已陆续进入盛果期,并逐年有了收益,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纷纷效仿,村后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同时,租地种玉米、啤大麦,经营酿酒小作坊,再利用酒渣、玉米大力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他家里存栏15头猪、3头奶牛。杨建标多种产业并举,2016年家里的纯收入达到了7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被中共洱源县委表彰为2016年扶贫开发共产党员示范户。
“一人来千回”
无论是酿酒、养猪、做买卖,还是到外村嫁接果木,杨建标始终遵循诚信二字。杨建标的酒坊正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诚信之道,“什么事情都要讲信用,特别是我熬的小甑子酒,每一道工序一点儿都不马虎,一点都不掺假,我的观点就是要靠质量让人家相信我们,我希望一人来千回而非千人来一回”。因为诚信,杨建标酿酒的作坊常年生产,产品却供不应求,大麦酒不仅畅销县内,还销到了丽江等外地州。为了扩大生产,2016年杨建标在获得5万元的党员红色贷款的基础上,再申请商业贷款5万元,建起了70多平米的发酵室。对于10万元的贷款,去年党员红色贷款5万元已于去年按时还清,其他的5万元,他也会按时结息、按时还款、按期还款。
“帮得一个是一个”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建标没有忘记自己党员的责任,他用资金和技术帮起了村里人。
杨建标作为老党员,在凤羽镇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工作中,负责联系村里三户群众,对于他的这三户“亲家”,杨建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帮助生产等帮扶活动,借给联系户杨银华1000元路费,鼓励他到福建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经过几年努力,杨银华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于杨杏元,杨建标跑得更多,有时间就到他家看看有没有要做的活计,帮助残疾户杨杏元嫁接了200多颗核桃树,还给他出谋划策,鼓励他养了90多只山羊增收。
“他为人公道正直,村民信任,既是村里依法治村的监督员、政策宣传员,也是带头致富的战斗员、热心帮助群众的服务员”,村党总支书记何品烈这样评价杨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