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唱欢歌 五十征程铸辉煌 ——庆祝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
作者:白家伟 适志宏 发布时间:2015/11/23 16:56:17 点击率:0
成立于1965年11月27日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在走过了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之后,即将迎来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
50年的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然而,在自治县的发展历史上,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过往。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县从50年前的一穷二白、经济凋敝的“旧南涧”,发展成为了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南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眸自治县50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我们惊喜地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美丽的南涧、幸福的南涧、发展的南涧。
地区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95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1.34亿元,增加430.94倍,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65年的65.6∶3.0∶31.4调整到2014年的27.1∶33.1∶39.8。财政收入由1965年的11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5745万元,增加305.5倍。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国民经济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经济的总量持续增加。
一组简单的数据,却勾勒出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50年来,经过历届党政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大理、临沧、楚雄、普洱四州市结合部,是全国8个彝族自治县之一,是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中继站。全县面积1731.63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2.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0.4%。
南涧彝族自治县长期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布朗族等19个民族,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县份。新中国建立和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涧立足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使自治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呈现出了欣欣向荣景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发展道路。
1961年10月,南涧与巍山分县。1962年10月,中共南涧县委成立,1963年9月14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通过,批准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1965年,在南涧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时间节点。这一年的11月27日,南涧彝族自治县宣告成立。然而,这一年的南涧却是百废待兴。1965年全县生产总值9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8万元,占65.2%,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9元。
改革开放后,南涧彝族自治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95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1.34亿元,增加430.94倍;财政收入由1965年的11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5745万元,增加305.5倍;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965年的676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4.89亿元,增加367.2倍,年均增长12.8%;农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101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0.49亿元,增加201.8倍,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65年的39元增加到2014年的5832元,增加148.54倍。
南涧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同步小康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族团结共创美好生活
乐秋乡乐秋村委会有个苗族自然村,名叫“晒肚皮”,是乐秋乡最偏远、高寒的村落。
为什么叫“晒肚皮”村?54岁的村民小组长杨继武说,曾经的晒肚皮村很穷,男人白天上山打鸟,歇息时就晒太阳。因此,外村人就把这个村叫“晒肚皮”村。
2009年,晒肚皮村年人均纯收入737元。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南涧县民族工作领导组将晒肚皮村列入了“强帮扶对象”,18个县直单位“点对点”支持,共同实施了农户庭院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致富产业培植、文化传承保护、村民素质提升等6大工程。一年多时间,共投资250多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4年,晒肚皮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
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村民张桂兰感激地说:“政府给我们每家送了电饭煲、电磁炉,新建了太阳能沐浴室。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未想过的!有些村民家里还买了摩托车。”
村民杨汝银的丈夫在湖北打工,她开心地给我们算着自家一年的收入:“卖核桃13000多元、捡野生菌卖2000多元、卖小猪1000多元、丈夫寄回家8000多元……”完了还指着自己亲手绣的一套苗族衣服得意地说:“有人出价3000元跟我买这套衣服,我还不卖呢。”
今日的南涧,各民族和谐发展,携手共创美好新生活!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创建,南涧县探索出了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有效路子,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当前,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南涧县民宗局局长张仁对未来的南涧充满信心。
据介绍,连续五年来,南涧每年投入资金30万元以上,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急、难、险问题,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保持了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托起幸福梦
“我到过杭州学习扶贫开发经验,思考过工业发展的问题,当时的想法是补发展经济的短腿,发展乡镇企业、推广科学技术,实行农产品深加工,先富民,再研究富县的问题。”回忆起南涧发展历程的点滴,曾经担任过南涧县委副书记、县长的左凤清感慨万分。
“南涧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人口密集,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文化落后。虽然通过修路、架电、建水窖和开展多种经营,许多农村群众逐步脱离了贫困,但仍有部分群众没有改变穷困面貌。”在南涧县当了6年县委书记的张美昌,离开南涧十八年,仍挂心着南涧群众的脱贫致富。
2015年7月3日,南涧县委书记吉向阳指出:“近年来,南涧县针对贫困面大、产业发展滞后,农企和贫困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实际,创新机制、因户施策,实施了‘造血’式扶贫。但按照2014年建档立卡统计,仍有贫困人口55747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4.8%。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攻坚扶贫,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一直是南涧历届党委、政府肩头不敢松懈的重任。
按照“山上建基地、路边活流通、园区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思路,南涧县确定“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六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为重点支柱产业,抓实产业扶贫。今年,在推出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助保贷”等“三农”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南涧又推出财政扶贫风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着力破解融资瓶颈,开展精准信贷扶贫,并筹措5610万元,设立多个融资担保基金,获得担保授信5.61亿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重点农业企业实施精准信贷扶贫。目前,已担保贷款3.9亿元,其中财政扶贫风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1.04亿元、小微企业“助保贷”担保贷款0.46亿元、州创新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2.4亿元。
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南涧的“绿色经济”发展思路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小湾东镇的茶恒忠、李春香夫妇,便是南涧“绿色经济”的淘金者,他们用5年时间,靠山林养殖土鸡创办了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无量山乌骨鸡,打通了丽江、昆明、成都、攀枝花等省内外市场。并带动周边21个村民小组,发展规模养殖户47户,2014年出栏无量山乌骨鸡18万羽,产值1260万元,社员户均年产值15.1万元。
今年初,南涧县又尝试创新党建扶贫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县乡村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实行县领导包乡镇,部门、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包行政村,干部包贫困户,帮扶住房改善、产业发展、家庭增收、环境改善、技能提升的“五包五帮扶”措施,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任队长,530名副科以上领导为队员的包户结对帮扶总队,分8个大队,42个分队负责贫困户的包户结对帮扶工作,贫困户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党建扶贫齐抓互促双推进。
生态发展绘就大美南涧
1993年,时任南涧县县委书记的赵应达离任时,在写给南涧人民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南涧山清水秀日,是南涧脱贫致富时。”22年来,这句话一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座右铭。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想想当年,南涧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真是了不起。” 回忆过去,南涧罗伯克茶场场长李正林颇有感慨地说。罗伯克茶场位于公郎凤岭河的源头,曾经的凤岭河上游大都是光山,公郎境内经常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
李正林说:“罗伯克茶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发展的,当年种茶的最主要目的还是防止水土流失。大面积发展茶叶种植后,不仅绿了山,还固了土,也成就了罗伯克的今天!”
多年来,南涧县通过推广节柴改灶,推进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绿色家园”行动计划,建设垃圾处理场、填埋池、焚烧池、污水处理厂,加大了森林南涧建设力度。并以公路绿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公路沿线绿色产业带为核心,实施了“绿色走廊”示范项目,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发展林果茶经济。
2010年开始,南涧县充分发挥立体气候突出、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设以烤烟、茶叶、乌骨鸡、三七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积极创建精品庄园;2013年,南涧县将县城建设目标定位为“彝族文化园林山城”,先后实施了绿色走廊建设、万棵树苗入农家、千棵青树植河堤节地增绿工程及县城后山生态修复、园林单位创建等工程;2007年开始,南涧县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到2014年底,全县8个乡镇、80个村(居)委会、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泡核桃,泡核桃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值4.39亿元……
如今的南涧,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核桃林,山风吹过,绿叶翻涌。
2014年末,南涧的森林覆盖率从1989年的30.28%提高到2014年的58.64%,无量、公郎、宝华、碧溪4个乡镇列入省级生态乡镇,宝华拥政、碧溪回龙山等26个村列入州级生态村。2015年2月,南涧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