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稳收 就近就业 红利到户
作者:张应军、左国芬 发布时间:2016/12/10 15:02:04 点击率:0
冬日早晨澜沧江谷底的江雾犹如凝练,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湾东镇岔江村置身云雾里,宛如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
“岔江村是南涧县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到县城有80公里。过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谷深坡陡,‘猴子过路淌眼泪’。全村600户、2407人,除几个外地媳妇全部是彝族,电站建设前贫困率几乎是100%。” 岔江村党总支书记茶发雄感慨地说。
“小湾电站的建设给岔江村带来了好机遇。”南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志方说,“面对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县镇党委积极作为,以‘企地共建’为背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指导岔江村先后组建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和恒忠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经济实体,并分别成立了党支部,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两个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激发内生动力,现已成为带动岔江村脱贫致富的“双龙头”,带出了“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分红”的喜人局面,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好路子。
路子由党支部领
“两个合作社由党支部主导,理事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的重要事项都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决策。党支部把握发展、经营和分配方向,保证了利益由合作社全体社员共享,避免了少数人得利。同时,合作社还围绕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和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和群众增收致富。”小湾东镇党委书记张虎说。
群民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后,镇党委派出副书记任合作社的第一书记,指导支部党建工作。合作社有8名党员骨干,其中2名党员是理事,1人是监事。党支部还制定了党员包村联户制度,8名党员分别联系岔江村委会13个自然村600户社员群众,在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联系帮扶,特别对18名困难党员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恒忠养殖合作社成立之时同时成立了党支部,现在14名党员都是合作社的示范户。合作社划分了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联系服务一个片区,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帮助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和好评。党支部还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经常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贫困儿童、受灾群众,帮扶建档贫困户等。
“党支部在合作社起到决策、监督、服务、协调作用,合作社的重要事项,比如重要决定、重大项目由党支部决策后交理事会按章程办理。”群民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查国雄说。
党组织提升了合作社的公信力和诚信度,现在当地群众都认定了一个理“要致富,跟支部”,觉得只要有党组织管方向,就不会让群众吃亏,都自觉地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合作社干。
产业依托“龙头”带动
两个合作社真正成为了岔江村产业发展的“双龙头”。
群民合作社采取企业化运营模式,村委会以股东入股分红的角色退居幕后,由懂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党员能人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在合作社党支部协调下,小湾电厂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库区安保、保洁、零星土建、绿化、江面捞漂等劳务项目交由合作社经营。2015年,群民合作社承揽2200多万元合同,每天可提供300多个务工岗位,吸纳岔江村近1/3的劳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合作社务工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务工成为岔江村的重要产业。
恒忠养殖合作社走政府引导、合作社运作、恒忠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条上连市场、下接农户的产业链。合作社投入资金560万元,建成3个年育雏能力在10万羽以上规模的育雏场、674个乌骨鸡生态养殖场,年出栏能力在30万羽以上,建成1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和1个无量山乌骨鸡交易中心,为下一步社员进行自由交易提供平台。2015年,合作社出栏无量山乌骨鸡18万只,禽蛋销售4万枚,产值达1260万元,社员户均产值达15.1万元。“今年预计增加出栏2万只,价格也比去年好,总体收入要比去年强。”茶恒忠信心满满地说。
“村村开花”发展有基础
在两个龙头合作社的带动下,岔江村的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帮助群众实现产业转型,为全面脱贫打牢了基础。
群民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查国雄说,合作社在电站绿化恢复区发展沿江热带经济作物种植,连片发展梨、芒果、枇杷、石榴等热带水果380亩,都已进入初果期。马鹿塘等3个邻近的移民村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加入了热作连片种植,计划种植石榴460多亩。合作社的生态猪场去年出栏肥猪830多头,生猪高于市场价7元,还仅只能满足小湾电厂内部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出栏690多头,前景看好。
恒忠养殖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茶恒忠说,合作社在低么村示范种植芭蕉240亩,亩产一般在3000斤以上,直接经济收入在6000元左右,芭蕉叶和芭蕉杆可以制作饲料喂鸡,鸡粪可以做肥料,这样延长了养殖产业链条,促进了循环发展,降低了乌骨鸡的养殖成本,综合起来看,能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岔江村党总支书记茶发雄说,近两年村民积极创办了各种实体经济,新成立了一家獭兔养殖合作社,发展沿路餐饮服务业20余家,部分农户购置了小型汽艇,开展库区风光休闲旅游等,13个自然村23个村组都培育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效益逐步体现。茶发雄向记者算起了账,今年全村种植烤烟415亩产值200万元,核桃挂果2800亩产值达300万元,无量山乌骨鸡预计出栏20余万羽,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再加上务工收入等,明年全村如期脱贫没有大的困难。
家家就业脱贫有保证
“镇党委算了一笔账,一户贫困户只要有1人稳定就业,1年的务工收入基本就能达到2万元,所以我们更坚定了以家门口就业来促进脱贫的思路。”镇党委组织委员张世焕说,“在家门口打工,同时还能解决留守老人、妇女、孩子等社会问题”。
群民合作社由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培训劳务知识、常用技能400多人次,还定期组织社员开展混凝土浇筑、砖砌体砌筑、钢筋制安等专业技能培训,解决了务工就业的技术门槛。现在合作社每天用工量在300个左右,最低工资每天为50元,最高达到 2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工100人,每年每人最低收入18000元。合作社成立至今,实现了总产值3700万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400万元。此外,由合作社牵头,为大临铁路每天劳务输出8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人,按年每人最低收入3万元。合作社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对所有农户剩余劳动力实行轮流派遣,兼顾平衡。每户每年用工在200天以上,最低可收入1.5万元。针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条件差,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实际,合作社优先安排到保洁、保安岗位上。
恒忠合作社的理事李春龙说,截止目前,合作社接受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现有社员96户,从业人员约150人左右,年出栏无量山乌骨鸡能力在30万羽以上,年出栏4000羽以上的社员62户,2000羽以上34户。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只鸡最低利润有10元,每户社员今年最低收入在2万元以上。另外合作社以育雏场为发展中心,通过养殖示范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仅带动了小湾东镇7个村委会,同时带动了巍山、凤庆、漾濞等周边县市1500户农户参与了南涧无量山乌骨鸡的养殖。合作社还探索“带鸡入社”“委托代养”等方式,让更多贫困户参与无量山乌骨鸡的养殖。
户户分红群众得实惠
群民合作社支部书记查国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能人”,以前自己单独干每年能收入二三十万,他自己也开玩笑“现在每年才六七万,被老婆骂饱骂够了”。而接受采访时这条彝家汉子自豪地说:“最高兴的就是合作社分红的日子,大家高兴,我也高兴啊!”正是像查国雄这样不计个人得失的党员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才得到真正的实惠。
群民合作社贯彻“家家是股东,户户可分红”的普惠发展理念,岔江村600户群众每户入股合作社500元,凭股权证每年享受不低于500元的分红,2014年每户群众分红500元,2015年每户分红1000元,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合作社发展红利。合作社2015年初把全镇7个村委会吸纳为集体股东,每个村委会以村集体经济“合作股份”入股合作社5万元,每个村委会每年分红2万元,岔江村共入股15万元,每年集体分红5万元,帮助7个村集体解决了“空壳村”无钱办事的难题。岔江村还制定了用集体分红收益扶持本村大学生的制度,一本学生资助1000元、二本500元,去年扶持了10名,今年又扶持了11名,帮助群众缓解了上学难。入股恒忠专业合作社的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在两个专业合作社中务工与分红,年收入最高的达5.4万元,最低的也达到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