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乡:精准发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作者:鲁学靖 发布时间:2017/3/10 11:30:46 点击率:0
碧溪乡紧紧围绕“如期脱贫摘帽出列和与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为全乡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着重在开展“两学一做”上发力,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手段,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一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立足于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研讨机制,坚持领导带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落实学习考核奖励机制,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把学习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通过专题调研、深入研讨,扎扎实实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二是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决革除陈旧落后的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三是根据《党章》的相关要求,扎实抓好党员队伍的学习教育工作,创新方式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日制度、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坚持边学边改,在集中整治上持续用力。抓关键,抓基础,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成效。
着重在强化工作结合上发力,实现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总体要求,以夯实组织基础、建强党员队伍、增强服务功能、丰富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工作。一是在服务功能强化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开展“支部导航、党员建功”活动,以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助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与基层党建创新相结合,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把支部建设在产业链上,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骨干作用。二是在服务能力提升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契机,推进“五个全覆盖”巩固提升;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盯紧542户207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对一的分析问题,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通过自主发展和帮扶,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三是在服务队伍建强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强化干部实践锻炼,选派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挂包干部,积极为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四是在服务保障规范上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建立健全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党支部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更好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活动的正常化、丰富化。开展“双联双带一共建”活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着重在推进组织建设上发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一是始终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二是做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党员亮身份和承诺践诺;制定好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党员固定活动日”,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意识。三是抓实组织服务能力提升,不断健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长效机制,查找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落实好创业致富贷款等优惠政策,帮助党员发展。抓实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网格化”联系制度,点对点做好服务工作。
着重在坚持制度先行上发力,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全力实施“抓干建”工程,积极营造想干事、干实事、促跨越、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二是积极开展“串百家门、解千家难、走万亩地”活动,坚持干部到村开展工作每年不少于160天的要求,重心下移,干群齐心保稳定、促发展。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落实“两个责任”为主线,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实“六个严禁”“为官不为”“不作为、乱作为”、农村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督查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严抓细抓实,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是按照“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端正行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