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乡:“生态”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兴”
作者:李欣芮 发布时间:2024/4/26 21:26:31 点击率:0
在海拔2000多米的碧溪乡凤仙村桂花箐,经过一个冬季的能量积蓄和自然发酵,村庄的树头菜和火腿散发出各自的芬芳。
早晨,天刚亮,桂花箐村民李正福就背起竹篮,拿上他的采收“神器”树钩,匆匆赶往地里,开始当天的第一次采收。在地里密密麻麻的枝干上,一个个紫红色粗实的芽苞矗立枝头。“每年的头茬菜,每天早晚分别各采收一次,上午采摘结束就立即送至县城销售,确保顾客能够买到最新鲜的树头菜。”右手一钩,左手一撇,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咔嗒声,从枝头采摘到了竹篮里,开启了它的“餐桌之旅”。
“目前,全村共种植树头菜90亩,均价可以卖到每公斤28元,仅卖树头菜这项户均收入就达3.78万元,是桂花箐村民的致富‘密码’之一。”“树头菜的吃法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炒食,最传统的吃法是炒腊肉。要说绝配那就是我们的树头菜炒我们的火腿。”说起树头菜的最佳吃法,李正福满脸洋溢着幸福。未入其坊,已闻肉香。在村民李正海家的院子和火腿坊里,挂满正在自然发酵的火腿、猪手、三线肉、里脊肉、排骨。他和妻子正在仔细查看火腿的情况,“以前村里以种地、养殖牲畜来维持生计。得益于气候优势,发现腌火腿市场顾客很认可之后,我们就开始陆续腌火腿卖。”
火腿是碧溪乡桂花箐的地道土特产,香气浓郁、色泽鲜艳、咸淡适中,深受群众喜爱。桂花箐深处凤凰山山箐中,冬季气候寒冷,夏季凉爽,适宜酵母菌自然繁殖发育发酵,只用添加食盐和加以精细的管护,就能腌制出美味的火腿、猪手等腊味。李正海介绍:“不包括我们自己腌制售卖的火腿,每年来村里腌制火腿、猪手等的人数达300多人次,代为腌制和管护的火腿约为800多支,猪手400多支,现在腌火腿、猪手已成为了村民增收的新‘密码’。”
近年来,碧溪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山头重保护、村中多种树、江边抓修复的思路,立足资源、气候优势,传承传统古法技艺腌制火腿、制作豆腐,因地制宜发展树头菜、黄精、沃柑、芒果、软籽石榴、人参果等作物,积极探索树头菜+黄精、茶叶+黄精、林下魔芋种植、林下乌骨鸡养殖等立体种养殖方式,深耕生态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村庄种上“生态果”、炒出“生态菜”,让老百姓端上“绿色碗”、吃上“生态饭”,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