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小小助老餐 惠及大民生
作者:余霞 欧阳贵鸿 发布时间:2024/4/26 20:55:09 点击率:0
“饭菜有荤有素,价格实惠,对我们独居老人来说太方便了。”太平村便民食堂自今年1月开始试运营以来,许多老年人赞不绝口,成了这里的常客。开设便民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助老餐,既“暖胃”又“暖心”。
太平村地处大理州南涧、巍山、弥渡三县的交界处,距离南涧县城14.3公里,是南涧县第一大自然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16户1829人,其中60-69岁老人197人,70-79岁老人116人,80-89岁老人47人,90岁及以上老人3人;五保户9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3户110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该村高龄、失能、独居、留守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在家门口吃上一口热乎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所需,也是子女心之所系。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对于空巢独居、失能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在家每天能按时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是一种幸福。
为有效解决留守、独居、高龄老人以及失能低保人员的一日三餐问题,南涧镇太平村利用原太平小学旧址闲置资源,改造建立了便民食堂,开启老年人的幸福“食”光,用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孝和善的美德。
百善孝为先,传承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太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风古朴、孝道流芳,世代流传着“割肉救母”的故事,村庄也因此命名为“割肉救母村”,而后简称“割救母”,村名沿袭至今。
“我们村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产、资源改造建设‘幸福小院’,整合原太平小学闲置房屋改造成便民食堂,为村内留守老人、孤寡、残疾等特殊人群以及农忙季节没有时间做饭的村民,提供安全卫生、健康营养、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翔说。便民食堂重点面向村里孤寡失能老年人、五保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及困难群众等,也欢迎周边村庄居民、往来游客等前来就餐。
小小助老餐,惠及大民生。太平村本着“村级参与管理、村民自愿参加、非营利性”的运行原则,成立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食堂“堂长”,按照“一堂四保障”运营模式,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实行“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子女交一点”的“三点筹集”模式;以村委会为平台,村集体、乡贤、村民等各方社会资源,共同打造便民食堂。
便民食堂提供早、午、晚三餐的就餐服务,以当地农副产品为主要食材,菜品兼顾营养搭配均衡和口味多样性。同时,还制定了厨房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食品安全责任等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
食堂4月份正式运营后,将采取线上预订送餐,线下就近就便餐厅进餐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同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针对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队伍提供爱心送餐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用餐之余,我们一群老人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打打牌、下下象棋、跳跳舞,非常开心!”72岁的老党员白旭高兴地说道。
下一步,该村还将设立棋牌室、传统洞经音乐传承室、龙凤花灯制作传承室,并配备各种健身、音乐器材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娱乐需求。
据了解,截至2023年末,南涧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59万人(特困老人689人),根据人口普查和年龄自然增长推算,到2035年,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8万人以上。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南涧县超前谋划,因地制宜,科学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两院三室一中心”(养老院、幼儿园,村卫生室、党支部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和乡村治理中心)等闲置资产、资源,改造建设乡村“幸福大院”,打造“家门口的幸福”,为村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同时也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娱乐场地,实现“一室多用”。既最大限度地节约投入成本,又解除了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切实让农村“银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