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白龙潭:山歌声声感党恩
作者:杨丽芳、辉树翔 发布时间:2021/3/21 15:44:36 点击率:0
“今天兄弟姐妹相聚真高兴,真高兴,今天脱贫我们不容易,不容易,高高兴兴来相聚,来相聚,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更美好!”
1月27日上午,祥云县祥城镇存德村白龙潭村民小组山谷间芦笙悠扬,歌声嘹亮。
一群可爱的孩子在广场上或唱或跳,稚嫩的童声,生动地演绎脱贫攻坚给傈僳族群众带来的幸福感。
白龙潭是祥云县为数不多的直过民族之一。“几年前,这里道路九九十八弯,一到下雨天全成烂泥湾,车子根本没法进去。”新当选的存德村党总支书记谷桂芬介绍。
脱贫攻坚以来,白龙潭村努力打造民居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民族关系和谐的特色美丽乡村,修通了水泥路、打造了“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题、建起了小广场,通过精准帮扶建档立卡户于2019年全部脱贫。
能歌善舞的白龙潭傈僳族群众,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喜悦,更唱出了山民感恩的情怀。
在傈僳学研究会的帮助下,他们不断引进外地音律,并融合自己的音乐元素,形成了既有祥云民歌细腻、抒情、委婉的风格,又有傈僳族风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每年正月初七,是白龙潭傈僳族传统节日‘七人节’。”据祥云县傈僳族研究会会员谷桂兰介绍,节日这天,全国各地傈僳族学会的代表、县内各少数民族代表队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欢聚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充分展现各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繁荣的美好局面。
据了解,祥云县居住有汉、白、彝、苗、回、傈僳等多个世居民族。脱贫攻坚以来,祥云县坚持“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村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各民族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