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镇干部的下村工作随感
作者:祥云县东山乡小庄子村包村工作队队员 罗涛 发布时间:2024/11/18 20:53:04 点击率:4
今天包村工作组到小庄子村指导工作,八点钟我们准时从乡政府出发,汽车行驶在盘旋蜿蜒的山路上,我惊讶于司机宏哥的驾驶技术,这么多道拐的山路上,汽车就好像和他融为了一体,会车、超车行云流水。宏哥说,我从部队转业安置在乡政府工作已经五年了,经常到村子里,刚来的时候到各村的路段不全是水泥路,那时候才是山高路远。同行的老刘听到后笑道:“小伙子,你这算啥?我工作了快30年了,以前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到老乡家都是走着去,凭着双脚上山下山,最远的去时六七个小时,晚上只能在老乡家借宿一晚,完成工作次日再往乡里赶……”说着以前的趣人趣事,老刘如数家珍,车内的笑声早已盖过了汽车发动机的噪音。车厢内烟气缭绕,我这个“菜鸟”插不上话,只惊讶于山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老刘他们乐观的心态。带队的副乡长看出了我的沉默,说:“你是第一次去小庄子村吧,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小庄子村是全乡乃至全县最偏远的村,但现在群众的生活都不错,到时候你可以多看看。”
东山乡小庄子村的党员群众们正在修路
其实来小庄子之前,我在手机上查了这个村的信息,“小庄子村地处祥云县东北部,是两州三县交界地,距县城120公里,距东山乡政府50余公里,海拔1900米,居住着傈僳族、彝族、苗族、汉族、土族、白族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五十多公里路途,虽然水泥路好走了不少,但七弯八拐还是把人甩得发晕,打个瞌睡也显得很困难。幸而一路上趣事也不少,老刘熟人多,半路上有村民给他带来了新采的香菇和木耳,山里的环境好,山货也特别多,在外面则很难看到。一路上,群山叠嶂,草木青翠,路边村落集聚,不少村民已经盖起了水泥房,山梁上不时分布着群众的土地,种着玉米等作物,十月份贡菜也种上了,长势挺好。从乡政府去小庄子的路最后二十多公里是弹石路面,这一段路山形巨大,车的一侧是山崖,另一侧就是上百米深的山谷,能想象汽车在群山之间是多么渺小,却难以想象在这里开山修路是多么艰辛而伟大。这一段路,宏哥开得特别谨慎,我们也自觉地不去打扰他,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却摇摇晃晃地开了一个多小时。
路虽远,行则将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到小庄子村委会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钟,我们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但我还是抑制不住新鲜感,到处走了走。小庄子村委会坐落在山顶上,周围都是隆起的大山,但在这里感觉天空特别蓝,离天空也特别近,云雾缭绕的时候,就如同“在云端”一样。今天,工作组到监测户和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走访,检查了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指导帮带。总的来说,乡村振兴实施以后,村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今年由乡党委牵头,村党委带头新修了一条进出村子的道路,村民们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小庄子村立足优势,也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2023年全村130多户群众中,有100多户种植贡菜,种植规模达300多亩,最高亩产达12000元,年产值已突破200万元,“高山贡菜”品牌越做越有信心。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曾经做过“赤脚医生”的老支书也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咯”,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现在村子发展起来了,但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愿意来村委会工作的年轻人更少。”我们工作组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会熟练使用电脑做业务的只有一人,日常组织开展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乡一级在统筹协调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能让村子富了、条件好了,而年轻人却没有了。
原路返回乡政府,已是晚上十点多钟,这一天的路途和工作,是乡镇基层工作的日常。四个多小时,按照如今的“中国速度”坐高铁已经能从北京到上海,对比大城市,山村里确实“车马慢”,看到有些群众家因家庭成员生病生活还很困难时,我们也常陷入发展的焦虑之中。当前,党中央已经为我们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我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路征途漫漫,其中必定会有艰辛和汗水,但也充满了“一个也不能少”的温情和“星辰大海”般的浪漫。
(祥云县东山乡小庄子村包村工作队队员 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