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璧”常闪耀,“微瑕”渐消散
作者:祥云县刘厂镇党委 冯雪娥 发布时间:2024/11/2 17:44:09 点击率:0
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赞誉极高,但认为其《闲情赋》略有瑕疵,犹如白璧上的微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即使是如陶渊明般的文学大家,作品也难免有不尽完美之处。推而广之,于个人而言,我们亦应不断追求自身的尽善尽美,让优点如璀璨白璧般闪耀,让缺点如微瑕般逐渐消散。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白璧”与“微瑕”。所谓“白璧”,即是人的优点、长处和良好品德;而“微瑕”,则是我们的不足、缺点和不良习惯。正如唐代诗人杜荀鹤所写:“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险滩恶水之处,人们往往小心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在看似平静无波的地方,人们却容易放松警惕,遭遇危险。人的优点就如同那泾溪中的险石,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断发扬;而缺点则如同那看似平静的水流,若不加以注意,便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在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白璧”,去除自己的“微瑕”。西汉时期的匡衡,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因无烛火照明,便在墙壁上凿洞借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匡衡的好学精神便是他的“白璧”,而他曾经因贪念作祟,利用职务之便多占封地,这便是他的“微瑕”。幸运的是,他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悔改,才没有让这“微瑕”掩盖了他的光芒。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的“白璧”与“微瑕”。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加以发扬和巩固,让“白璧”更加闪耀;另一方面,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它们,让“微瑕”逐渐消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以“白璧”为标,以“微瑕”为戒,广大党员、干部定能更好修身立德、走稳人生之路。
(祥云县刘厂镇党委 冯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