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须化解群众工作“焦虑症”
作者:“祥弥”青干班:杨舒婕 发布时间:2024/7/30 19:21:30 点击率:1
当下,不少年轻干部“怕”和群众打交道,甚至出现面对群众反映“躲着走”、面对群众问题“绕着走”的现象,患上群众工作“焦虑症”,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发展和改革任务的推进,又影响干群关系,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从“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不接地气”,民情了解不多。不少年轻干部经历了从家门、校门到机关的成长之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俗习惯缺乏了解,囿于机关琐碎的业务工作常常窝在办公室,下村走访的时间很少,在做群众工作时,对该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心存顾虑,害怕造成误解、引发问题。其次是“立场跑偏”,为民意识不强。时下有个热门网络话题“在体制内你捅过的娄子”,很多年轻干部评论跟帖,有网友指出,表述如何“得罪”了领导的很多,却鲜少有人讲述未能服务好群众的经历。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个娱乐性的话题,却也折射出部分年轻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等问题。立场站得不稳,主观上以“服务领导”取代“服务群众”,自然缺乏为群众办实事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后是“不善取经”,方式方法不优。新形势下,基层的问题多样化,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相应地,掌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一些年轻干部学历高、能力强,却放不下“身段”虚心求教,初入基层,对问题分析研判难免不够系统深入,往往“只察一隅、不明全貌”,若只是简单粗暴地“见子打子”“法来法往”,非但不能切实解决问题,反而有激化矛盾、再生问题的风险。
化解年轻干部群众工作“焦虑症”,需要对症下药、靶向干预。首先要站稳立场,扔掉个人“小算盘”。年轻干部追求个人发展无可厚非,但必须纠正一门心思服务领导、拉关系、打招呼的错误观念,“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真切领悟和践行以民为本思想,站稳群众立场,奋楫笃行、实干进取,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当回事,多办实事、好事,在为民造福的实践和实绩中实现个人价值。其次要厚植情怀,当好群众“知心人”。用心用情贴近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只有距离拉近了,情感真了,群众的心扉才能敞开。要真正和群众坐在一起,用“乡言乡语”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聊群众关心的事,多走动、常沟通,在真诚的交流交往中消弭隔阂、建立感情,从而在敞开心扉的交谈中真正了解他们的烦心事、揪心事,在多方了解、反复交谈中摸清问题全貌。最后要扑下身子,练好工作“真本领”。一方面,要脱下“思想上的长衫”,以谦虚的态度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请教,不懂就问、多修内功、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思考、敢于实践,在熟悉掌握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融合法理情,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协商、经济等手段,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祥弥”青干班 杨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