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走出“自我”怪圈
作者:字汝生 发布时间:2015/12/31 10:08:38 点击率:0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由此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这可以说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大推进,它一改过去“输血式”、“大水漫灌”式的扶贫,使我们的扶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那么作为战斗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应当如何抓好精准扶贫,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笔者认为,那就要多深入基层、多开展调查研究,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评估”的怪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走出“自我设计”怪圈。走出“自我设计”的怪圈,就要摒弃养尊处优的娇气,果断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一线、工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并肩而立,相对而坐,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切忌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他们的帮扶需求,才不会走岔道,走歪路,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应当首先
走出“自我欣赏”怪圈。走出“自我欣赏”的怪圈,就是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方案,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拓宽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增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把群众的无穷智慧凝聚成推动精准扶贫顺利开展的强大力量。精准扶贫能否取得实效,并不是召开了几次会议,制定了多少方案,喊响了多少口号,关键还是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然就会把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演成了一场自拉自唱、自我欣赏的独角戏。
走出“自我评估”怪圈。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群众的评价,就好比这“泾溪石险”,是航行的警示标;听不到群众声音,就好比“平流无石”,看似一片大好,实则危险密布。精准扶贫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广大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要把“群众支持不支持、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衡量标准,主动走出自我评估”的怪圈,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痼疾,让扶贫工作实效更加明显。(永平县扶贫办 字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