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何说好“群众语言”?
作者:万国仙 发布时间:2020/11/18 20:41:13 点击率:463
基层干部身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保持基层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说好“群众语言”,就是要修炼好“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治决定,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理解的政策话语”的功力;就是要会将“高大上”的政策理论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如何才能说好“群众语言”,笔者认为需要打好“情感、学习、实干”三张牌:
打好情感牌,让“群众语言”更亲切。有些基层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自认为那种语言太平常、太俗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打好情感牌,基层干部首先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担当。基层干部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让“群众语言”更亲切。
打好学习牌,让“群众语言”更透彻。《之江新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他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做到时时刻刻不忘学习,一是要做好向书本学,平时多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结合实际加以贯彻。这样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基层干部特别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二是要做好向群众学,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打好“学习牌”,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才能将“群众语言”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打好实干牌,让“群众语言”更坚定。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基层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基层干部,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打好实干牌,让“群众语言”更坚定,带领人民群众一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