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甸镇:党建引领增动能 产业发展促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9 14:47:43 点击率:0
近年来,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紧扣“世界的香格里拉之高原花海”定位,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组织联建强统筹、要素联动强增收、产业联抓强融合”的“三联三强”模式,逐步实现了高原特色产业资源集聚化、发展高效化、品牌特色化。
一、组织联建强统筹
坚持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在产业发展中。一是强化党委统筹。镇党委每年召开2次以上产业发展大会,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小中甸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进牦牛、反季蔬菜、中药材3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党委统筹实现资源集聚、抱团发展,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注重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为着力点,注重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3个非公经济党组织,引导组建1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组织引领带动资源集聚和管理统一。三是推行“党组织+”发展模式。建立“党组织+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镇域内“两新”党组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合同,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强化利益链接,先后引进7家龙头企业,并建立利润分红机制,有效降低资金风险,让农民增收搭上了抱团发展的“顺风车”。
二、要素联动强增收 坚持群众优先原则,优化镇域内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增强产业辐射带富功能。一是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源要素,通过土地租赁方式,加强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全镇共流转土地1.42万亩,每亩收入600元,共计852万元。参与土地流转农户近1330户,占全镇农户的66.1%,共带动18万人次参与就近就地务工。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群众在发展产业中缺技术、缺动力等问题,按照“将能人吸收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能人”的思路,共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7名,发挥了产业振兴的主力军作用。协调省级科技特派团到村提供技术指导,建立1个州级产业发展类基层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依托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劳务组织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种养殖技能等培训。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党组织牵头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在资金使用上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科学议事、民主决策机制,共投入55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2021年3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0.75万元,今年预计收益达30万元以上。 三、产业联抓强融合 围绕“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发展思路,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新引擎。一是以特色农业强基础。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0万元建设“小中甸镇产业园区”,2021年以“财政资金投入+企业自筹”模式扶持2家龙头企业、1个标准化冷库、1家牛奶收购站入驻,初步形成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营销雏形,农特产业发展势头向好。二是以风土文化为支撑。将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支撑,把民族文化建设融入发展全局,依托特有的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积极举办“达拉”节、联合村民俗文化节、小中甸锅庄大赛等节庆活动,深入挖掘藏刀、皮革、木碗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盘活锅庄对唱、“格刹”说唱等活态文化,提供“藏民家访”等风土文化体验和服务,实现“文化入景”。三是以基地建设促提质。挖掘杜鹃林生态旅游区、阿布吉、千湖山、碧沽天池、天宝雪山、月亮湖等旅游资源,打造“霞若·星空精品酒店”“野途儿露营基地”“扎西牧场”“昌都学田园综合体”“高原欢喜草莓基地”等一批吃住游购娱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完善“高原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通过旅游反哺,带动乡村振兴的“人气”和“财气”。下一步,“先锋书店”高端旅游产品以及重走长征路、松茸采摘、高原放牧等沉浸式文旅产品将逐步开发,探索打造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