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链式培养”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
作者: 发布时间:2023/2/9 9:15:55 点击率:0
河口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聚焦理论运用、队伍建设、激励保障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把干部“选、育、管、用”环节紧密衔接起来,“链式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把好关口,队伍建设“规范化”。一是针对需求“扩源头”。围绕商贸物流、加工贸易、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和改革试点任务,结合州级“8+5”人才引培政策和“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坚持按需招录,扩宽队伍“入口”,通过调动、校园招聘、专场招聘等方式,今年招引金融、物流等紧缺人才3人,精准引进懂项目、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22人,招录免笔试直接面试本土应届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5人,为专业化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畅通交流“宽视野”。充分利用“调、挂、派”等多种方式,每年选派干部“外挂”发达地区、“下挂”乡镇社区、“上挂”州县部门、“特挂”斗争一线,借鉴上级部门的先进经验,下派锻炼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通过“学实干”相结合,丰富干部阅历、开拓干部视野、拓宽干部思路,增长干部才干。今年以来,择优推荐12名“外挂”省外发达地区、“上挂”省州县业务部门,选派8名“下挂”基层一线岗位;选派4名专业型人才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师范大学脱产研修。三是规范考评“求实效”。制定《河口县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暂行办法》,重点把握政治素质、担当能力、担当实绩、担当品格4个维度,开展干部选拔任用8批次531人次。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和能上能下力度,以“下”的方式调整干部34名,对2名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重新任用,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专攻业务,理论运用“精准化”。一是领导重视“带头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贯彻落实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主题主线,围绕国际口岸建设、重大项目谋划、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强化学习熟练掌握政策要点。持续推进县委常委上讲台制度,实行重点班次县委书记亲自讲开班第一课,专题班次县委常委作专题辅导。在领导干部中选聘兼职教师47名,其中被州级选聘兼职教师5人。二是灵活方式“创新学”。健全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跟进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三会一课”全面学、主题党日特色学等长效机制,采取河口争先跨越发展知行学堂、中青班、“万名党员进党校”及实施“百千万”工程等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通过“自贸时代看河口”“国门融媒”等官方媒体平台转载有关政策解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契合需要“深入学”。结合河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集中研讨等方式,邀请省州内外政治、经济等专家就影响和制约河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进行讲解,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目前,县委带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期、举办解读越南产业链发展评估专题报告会、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分析会等各1期。 正向引导,激励保障“常态化”。一是科学考核“树导向”。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强党建转作风抓落实”专项行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健全完善干部日常分析研判、考察考核、家访谈话等制度。结合工作任务和实绩,注重在强边固防、疫情防控、重大项目等一线知事识人、以事考人。着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有效衔接,确保覆盖德、能、勤、绩、廉等全方位各方面,对连续三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的干部,在职务提拔和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以鲜明导向激励担当作为。目前公开选拔5名35岁及以下“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疫情防控一线提拔干部24名、进一步使用10名;职级晋升284名(含事业干部222名)。二是表彰奖励“立榜样”。建立干部及时奖励机制,对在推动重大创新、承担专项重要任务、处理突发事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等工作中作出贡献、表现优秀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嘉奖。今年以来,表彰通报了疫情期间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优秀干部631名,奖励了河口县“护航二十大”个人嘉奖70名、个人三等功30名,有效激发全县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有为、有位。三是深化服务“暖人心”。制定印发《河口县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暂行办法》等,对符合要求的人才,州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安家费补助,补助按类别发放,补助最高可达20万元,每年可享受1次不低于1000元的健康体检,每年可享受30天的探亲假,由用人单位补助1次往返交通费。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县城中心区域规划人才公寓50套,以人才公寓为牵引筑巢引凤,做好工作生活补贴、住房服务和项目扶持经费等“硬保障”,做好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软服务”。